秦烈率军护卫皇后朱琏、太子赵谌,率领群臣进入汴京,直驱皇城。
“朱仝、雷横,你二人为皇城禁卫都统,统率所部亲卫戍卫皇城安全。”进入皇城之前,秦烈又任命了朱仝、雷横二人接管皇城的卫戍职责。
昔日金碧辉煌的文德殿,经过金人的洗劫,早已经破败不堪,整个皇城宛如废墟。
经过三千士卒的清理打扫,以及陆续返回的一百多名逃难的內侍(太监)帮忙,太子和皇后朱琏,这才得以有了栖身之地。
失去丈夫的朱琏,又遭此大难,整个人仿佛像变了一个人似得的。
这个温婉贤淑的女人,此时的内心变得无比的强大,她告诉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只有如此她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顺利继位,顺利长大,成为大宋的皇帝。
但要实现这一切,孙傅、王宗楚这样百无一用的书生,显然是靠不住的。
只有妹夫秦烈,才是她和儿子值得依靠的对象。
可怎么样才能让秦烈,为自己所用,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她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赵桓的遗体存放在大相国寺,需要停灵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能下葬皇陵。
如今偌大的汴京城,唯一没有遭到劫掠杀戮的地方,也就是大相国寺等几座佛家禅院。
因为金人同样信佛,为此这几座禅院,才得以幸免,并且保住了城中一万多避难的百姓,这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太子、皇后入京的消息刚传出,原本徘徊在外的各路勤**马,迅速向汴京靠拢而来。
兵部侍郎李纲统率的八万人马,从京东西路第一个赶到京城。
“伯纪兄,久仰大名,今日幸得一会。”得知李纲率军抵达城外,秦烈领着李逵、王进、花荣、三人率领一队人马,赶到东门外迎接。
秦烈与李纲算是第一次见面,但二人却是神交已久。
李纲这次起复,正是得到秦烈与宗泽的举荐,才从贬谪之地,召回京师录用。
“子扬兄大名,纲才是仰慕多时矣。”李纲如今是朝廷的兵部侍郎,职别虽然低于秦烈,但他是京官,见地方上的官员自是见官大一级。
加上秦烈并没有以官职相称,若是他再以下官自称,那就是自贬身份。
二人相视大笑之余,秦烈让李纲屯兵城外,李纲进入皇城,参拜先皇遗体,并入宫拜见皇后和太子。
进入汴京途中,秦烈与李纲有过一番试探性的交谈。
“伯纪兄,先皇驾崩,太上皇巡视金陵,太子是嫡子嫡孙,理应继承皇位,不知你怎么看?”
“合情合理,纲没有意见。”李纲为人谨慎,这样的国之大事上,他做出的选择是保守。
“河东路、太原府乃是我朝屏障,不容有失,吾昨日与太子、以及朝中诸相商讨过,意欲让伯纪兄出任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任太原知府,承担收复太原重担,不知伯纪兄以为如何?”
秦烈手下并不是没有可用之人,但现在他需要巩固河北东路和汴京的实力。
而李纲手握雄兵,留在京师难免掣肘,这个时候,若让李纲出兵河东路,即可收复失地,又可以除去一个未来的政敌。
“收复失地,纲责无旁贷。然纲手中兵马,皆是新兵,兵器甲胄不全,怕是会有负朝廷所托啊。”
李纲手中的这支兵马,都是他从京东西路临时招募的新兵,虽然有八万人马,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乡兵基础,战斗力确实比较弱。
“中书舍人,洛阳知府赵野刚刚送来了文书,他手中有五万人马,另外洛阳府库充足,我们一起奏请太子,准你前往洛阳补充军需物资,并再从洛阳抽调两万精兵补充。”
洛阳近在咫尺,赵野态度不明,手握大军,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好趁此机会,削弱他手中的兵权,召他入京问话,若可用则可以外放,否则这一次勤王耽误之责,正好可以安在他头上,从而剥夺了他的兵权。
“大将军深谋远虑,纲佩服。”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纲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秦烈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让他这个兵部侍郎,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收复太原失地。
先给权利,后给兵马,而且军需物资保障齐全,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
在京城逗留一天的李纲,便领着中书省下达的文书,领着大军奔赴洛阳换装而去。
次日,林冲、秦明统率的各营兵马,进入汴京,负责汴京城防之事。
随着秦烈率军入京的消息传开,汴京城破当日,一些逃出的大臣,如吏部尚书李若水,太学博士万埃虚,户部尚书刘逵、尚书右丞耿南仲等等朝中大臣,返回京师复职。
随后张叔夜、胡直孺、赵野也奉命赶到汴京,参加太子登基大礼。
经过数日的商议,秦烈与李邦彦、张邦昌、白时中、吴敏、唐恪、徐处仁、许将七名朝中宰相,以及六部尚书九卿,在皇城中央的文德殿上。
由皇后朱琏牵着的九岁赵谌,正式继位为大宋新帝。
“跪、山呼……”内侍省新任的都都知,是皇后朱琏原来宫中的太监,此人面相端正,看起来颇为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