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城下。
秦烈亲率各营主力,五万余兵马,战将数十人在德清南门外扎下营寨。
“杨都头,你领一队骑兵,随我去城下转转。”各营安营扎寨之际,秦烈吩咐杨志,带着花荣、朱武、李逵、雷横一行,领着一百骑兵,围绕着德清城周边的地形,进行了一番走访。
“下雪了……”秦烈一行人马,绕城走了一圈,刚踏上城西的天目山下,却发现天空飘起了雪花。
“这雪下的还真不是时候啊。”朱武抬头,看着漫天洒落的鹅毛大雪,不由皱眉说道。
“雨雪天气寒冷,道路泥泞不堪,确实不利于攻城。”秦烈翻身下了马背,抬头看着面前的山头,道:“咱们上山看看去。”
秦烈要上山,众将自是跟随,同行得还有十余名士卒跟随,大队骑兵则在山脚下警戒。
这座不知名的山丘,距离德清不足三里,山头的高度远比德清城墙还要高上不少距离。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看得很清楚?”秦烈拍了拍手,此刻山下的德清城墙上,叛军士卒正匆匆从城墙上往城楼方向跑,显然是为了躲避风雪。
“这倒是一个好观测地点,不过有些可惜了,距离城墙还是太远,而且道路不畅,否则在此扎营,敌人的情况就一目了然。”朱武举目远眺之下,有些惋惜的说道。
秦烈自从修炼了《上清洞玄经》后,他的听力和视力,包括力量,还是身体强壮,都明显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这样的变化,秦烈本身是能够清晰得感受到的。
此刻站在山顶之上,透山上的丛林缝隙,他竟然把德清西门城墙上叛军士卒的身影,看得一清二楚。
周长不足三里的德清西门城墙上,近两千士卒来回穿梭,此刻都在小跑着往城门楼和城墙下移动。
虽然听不到他们在喊着什么,但秦烈却可以清晰看到叛军士卒身上穿着的五花八门的服饰。
叛军身上唯一统一的制式装备,就是头上的头巾。
因为起义之初,方腊既没有军械局,也没有军服作坊,为方便指挥军队,方腊便采用头巾颜色来划分等级。
比如普通的士卒头戴白色头巾,高级的将领则带着红色头巾,这也是历史上会有传说,方腊是白莲教教徒的原因。
“这雪越下越大了,今晚要是下上一个晚上,只怕要封城了。”雷横搓了搓手,道:“大将军,天气寒冷,是不是先回营。”
“是啊,想不到这江南,也会有这么大的风雪。”花荣也有些感叹道。
“风雪大了才好啊。瑞雪兆丰年嘛。”秦烈紧了紧肩上的虎皮大衣,指着城头方向,问道:“你们看清楚城头叛军身上,穿的衣服没有?”
“没什么特别的啊?”杨志虽然知道秦烈这样问必有深意,但一时却又想不出其中之意。
“不都是寻常百姓粗布麻衣嘛。”李逵也是一脸不解回道。
“是啊,叛军服饰并不统一,这应该跟他们没有统一的军服制造衙门有关系,像咱们大宋的军服,工部统一制订样式,各路都是军器监。”
“这样自然就能够做到统一制式,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朱武起初也没有领悟道秦烈话中之意,但这会说到一半,他忽然拍手道:“我明白了。”
“哦,朱参军明白啥了?”花荣、杨志几个都不由好奇看向朱武。
“大将军的意思,叛军服饰单薄,这样的风雪天气,他们必然会受冻。”朱武说罢,看向秦烈问道:“不知我说的可对?”
“不错,是这个理。”秦烈颔首笑道。
“叛军受冻对咱来说,确实是好事。可这跟俺们攻城又有什么关系?”李逵依旧不解,满脑子疑问的他,一张黑脸,瞪着一双牛眼看着秦烈和朱武。
“有啊,当然有关系。”朱武笑着开口道:“你想想这天寒地冻的,叛军衣衫单薄,必然手脚冰冷,全身力量又能发挥出几成?这样战斗起来,又岂能持久?”
“朱参军所言有理,这么看来确实是好事。”杨志、花荣、雷横包括李逵也不由觉得朱武说的有理。
但秦烈这会却摆手,道:“你说的这是客观事实,但士兵挨冻这样的情况,我军也会是同等待遇。”
“现在我军冬装服饰,其实也远远没有达到完全保暖的地步。”
“我看这段时日,将士们就有不少人冻坏了手脚,要不是医疗营的神医安道全,带领的大夫及时熬制姜茶水,以及准备好药膏涂抹,军中的士卒,也同样免不了挨冻受损。”
“那大将军的意思是?”朱武虽然号称神机军师,可他的长处也就是排兵布阵,这样细节阴谋,他的思路还真赶不上秦烈。
“走,咱们回营再说。”这山顶之上,寒风蚀骨,待久了还真是冷得发紧。
德清南门城楼上,叛军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此刻同样也顶着风雪,站在女墙之上,注视着城下不足五里外,正在热火朝天构建营寨的宋军。
“宋军士气旺盛,看来这是对我们德清是势在必得啊。”司行方收回目光,对身旁的薛斗南,道:“你说这样的天气,夜里派一支军队去袭营,能不能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