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拍拍自家孙女的手背,“你爷我们没打算盖太大的,就翻盖一个和咱们现在这宅子差不离的就行。”
言下之意,不用顾文萱另外给钱了。
顾文萱摇头,“那可不行,要盖咱就盖个宽敞气派、能住下咱家好几代人的。”
想想这事儿不是她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最重要的是她爷和她二叔二婶现在都不在家,她说了这遍,后面怕不是还得再说第二遍,顾文萱想想都觉得很麻烦。
她对李氏和顾永明、贾桂芝道:“等我爷他们回来,这事儿我会找个时间和你们大伙儿仔细商量。总之,钱我来出,房子咱得往宽敞了盖。”
顾永明等人拿她没办法,他们家这唯一的女娃儿自从拜师学艺开始,就一天更比一天有本事,一天更比一天有气势,她决定的事,到最后他们基本都会觉得很有道理,然后顺理成章的作出妥协。
顾文萱只是安顿了顾永荷一家和林家人在白家村暂住,白景洲却是直接找上白里正,请他帮忙给那位营缮大匠和他的家人落籍。
那位营缮大匠一家本是匠籍,但他年岁大了,精力体力都比不过从前了,他儿子又还没有好利索,更是没办法接他的班。
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不再去干之前的那差事了。
他打算落户白家村,这样白景洲给他儿子治病会更方便。他儿子虽然还没有好利索,但头疼的症状却大大减轻了,最近已经不会抱着脑袋喊疼了。
至于以后靠什么养家糊口,靠给人新盖房子、修缮房子呗。
他一个营缮大匠,就算老了些,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也足够他在柳林镇周边靠着做这些小活儿混口饭吃了。
这老爷子是之前给他们建造避难所的,人家虽然命苦了些,但却是有真本事的,他愿意落户白家村,顾文萱和白景洲只有举双手欢迎的份儿。
除了他们这些人,要等穆翰之来接才能回去的穆靖之和他娘也暂时住在了白家村。顾文萱之前买的空宅子,白景洲挑了个有前后院、能让他们主仆四人一起住进去的用来安置他们。
那宅子离顾文萱家还近,很方便顾文萱保护他们,唯一的不好就是房屋陈旧,到处都透着一股子荒凉破败的凄凉感。
尤其现在还是冬天,他们就是想提前好好布置一下,让那宅子看起来生机勃勃都没那条件。
穆靖之和他娘都是没挑剔这些,对他们来说,如果忽略掉这宅子的木门木窗上那因为风雨侵蚀留下的斑驳痕迹,这宅子其实比他们在避难所时住的要舒服很多。
别的不说,光是屋子足够高大宽敞、院子有正经八百的院墙这两点,就已经足够穆靖之和他娘感到开心了。
他们住惯了深宅大院,那种只用简单篱笆墙围起来的小院子,他们住着是真的各种没有安全感。
穆家人不挑剔,顾文萱和白景洲就也放了心。
安排好这些和他们关系亲近的人,顾文萱和白景洲开始逐个走访他们名下产业。
那些被破坏的宅子、铺子等,他们得找人帮忙修缮,丢失的家什,他们也得有计划地重新添置。
回到庄子的庄户们,有极少数人,家中房屋也已经损坏到完全无法住人的程度。这些人顾文萱和白景洲直接让他们住进了庄子附带的,原本属于庄子主家的大宅子里头。
等到明年开春,顾文萱和白景洲会请那位营缮大匠帮忙,给顾文萱家、白景洲家、庄户们、匪寨幸存者们分别盖房。
除了安置这些人,顾文萱他们还要清点、处置他们囤的那批物资。
这场战争结束的比顾文萱和白景洲预料的快,他们事先囤的粮食等物,迄今为止只消耗了约莫三分之一,乱世就已经随着这场战争的终结而彻底终结了。
这是好事儿,顾文萱和白景洲高兴之余,也没忘了给那些东西找个去处。
和白家村诸人一起搬回修缮、清理完毕的村子后,顾文萱和白景洲分别向自家长辈提出,“腊八节我们想多煮一些甜粥分给大伙儿。”
他们告诉自家长辈,他们囤的粮食还剩了约莫三分之二,他们不打算靠这个赚钱,所以打算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拿出来做善事。
不仅白家村这边,镇上、县城,他们都有善事想做。
两家长辈穷惯了,乍一听难免心疼,但他们却并没有阻止自家孩子去做这件事,不仅没有阻止,在白景洲和顾文萱提出,要让自家弟弟妹妹也参与进来时,他们也都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不过李氏和宁翠芝都提了个小要求,“与其都拿去接济外人,你们不如留一些分给关系好的亲戚。”
顾文萱和白景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我送一些粳米和白面回家,你们想送谁,就适量的送一些过去。”
两人虽然都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他们也不会死板到就真的一点儿也不“授人以鱼”。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村民们避去贾家村,虽然粮食、衣物等基本都带上了,但柴火却是没办法的,只能大半都留在家里。
白家村被流民光顾过,他们留在家里的东西,包括柴火,肯定是大半都没有了的。
没奈何,白里正只能组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