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和董鹏的聊天,祁同伟也算是对双沟集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现在,双沟集乡的党委班子有9人。
书记刘大山,副书记兼乡长裴洋。
副书记朱河,
组织委员陈燕
宣传委员梁博,
纪委书记周宇,
武装部长赵兵。
常务副镇长孙开山
副镇长杨明,
以及党政办主任郑利军。
毫无疑问,书记刘大山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副书记朱河,组织委员陈燕,宣传委员两拨,副镇长杨明都是刘大山的亲信。
常务副镇长孙开山,党政办主任郑利军和乡长裴洋走得近,
纪委书记和武装部长两人则是中间派,谁也不靠拢。
不过虽然党委里面分成了派系,但并没有像小说里说的那样斗得你死我活。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刘大山和裴洋形成了共识。
刘大山今年52了,再有一两年就退了,他能不能以副处级待遇退休,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裴洋能不能搞出名堂来。
为了自己的以后的退休生活着想,刘大山原则是是支持裴洋的。
倒是副书记朱河对裴洋的意见很大,因为去年前任乡长因为胡搞被县里撤职了之后,原本朱河是最有希望接任的。
结果裴洋空降担任乡长,朱河肯定是不满意的。
不过在刘大山的压制下,虽然朱河不满,但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
总体而言,双沟集乡的党委班子还算是平静,这让祁同伟安心了不少。
当然,祁同伟也清楚,之所以如此平静,主要是这里太穷了,已经没有下降的空间了,所以大家也没多少心气来胡搞!
如果双沟集乡是大乡,你看看这些人会不会斗得死去活来!
虽然郑利军说条件有限,但在祁同伟看来,还不错,起码比自己的家里条件要好!
董鹏帮着祁同伟收拾了一番之后就离开了。
对于董鹏这个人,祁同伟还是愿意和对方接触的,两人年龄相近,他身上也没有那种老人该有的老油条的样子!
前世不是有部电视剧叫什么县委大院的,里面的人不就是对着一个新来的人欺负么!
简单的收拾了一番之后,祁同伟想了一下,然后走出宿舍,来到外面,找了一个公共电话开始打电话。
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了声平安,自己家里当然没有电话了,电话是打到村部的,让六叔带自己和父母说一声。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陈海的。
他想问问之前自己投的稿子有没有回信。
别说,陈海还真有好消息!
陈海告诉他,花城的编辑已经回复了,对方对祁同伟写的稿子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和祁同伟约稿,同时希望能够当面见一下,商量一下稿费的问题。
祁同伟想了一下,见面时不可能见面的,自己马上就要工作了,不过电话倒是可以联系一下,因此,他和祁同伟要来了对方的电话号码。
和陈海通完话之后,祁同伟再次播出了第三个电话--花城编辑部的电话。
电话很顺利的打通。
对于祁同伟的电话,花城那边非常的重视,他们表示,很看好祁同伟写的这部《明朝那些事儿》,准备和祁同伟签约。
对此祁同伟当然愿意了。随后提到了稿费的问题,最终,花城以每千字80元的标准谈妥了刊登价格。
同时对方还主动提出,如果这本书刊登之后效果好,到时候会单独出版,单独出版的稿费会重新商谈。
这让祁同伟非常的惊讶。
要知道,根据之前他打听来的消息,根据最新的稿费标准,每千字的稿费是在10-30元之间。
可是现在,花城竟然给了自己没签字80元的价格!
这超出了祁同伟的意料之外!
对于祁同伟的疑惑,花城也给出了解释。
确实,在90年的时候,国家对稿费标准再次进行了调整,基本著作稿从之前的6-20元,提高到10-30元。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杂志社往往会给出更高的价格!
浩劫结束之后,文学市场迎来了繁荣发展。
《当代》《十月》《花城》《收获》相继建刊,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刚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物价水平都不高,所以稿费很有竞争力。
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之后,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直线上升,稿费增长速度比不上物价的增长速度,使得很多人不愿意继续创作!
为了约到更多更好的稿子,很多杂志社往往会给出更高的价格!
祁同伟这个价格还算是好的,他要是稍微的出名点,千字一百元也是可以的!
经过对方的解释,祁同伟也终于明白了。
不过稿费的上涨对他来说是好事,他没道理拒绝。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对方和祁同伟要了新的地址,表示会给他邮寄一份合同,同时他的第一次15万字的稿费,也会一起邮寄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