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的地理优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土地肥沃,堪称粮食产业的头号强国。甚至有传闻说,燕国家家户户的粮食多得无处存放,以至于街道上也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粮食。不仅如此,燕国的皇帝高度重视商业发展,积极开拓各国间的商业通道,并热忱欢迎各国百姓前来经商贸易。
如此一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物资流通渠道都变得极为通畅。燕国现今还着重加强军事建设,既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又有丰富的粮食储备,打起仗来自信满满、底气十足,根本无惧与对手长期僵持消耗。
然而,宁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尽管近三年来宁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其速度相较于燕国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一个如飞鸟般迅速崛起,另一个则像奔跑中的慢马。自从赵师战败后便一蹶不振,为了勉强维持生存,不得不向燕国俯首称臣。这无疑又给宁国增添了一个强大的仇敌。
如果宁燕两国真的开战,那么赵国肯定会趁机偷袭西南城。这样一来,西南城必然会失守,而宁国也必定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刘治觉得上官鼎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已经不是他们想不想打仗的问题了,而是燕国逼迫着他们不得不打。燕国近来不断侵犯宁国边境,让他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
上官鼎微微一笑,说道:“打,当然要打!”
刘治不禁一愣,问道:“那该怎么打呢?”
上官鼎沉声道:“我们先按兵不动,观察敌人的动静。对方不动,我们就不动;一旦敌人有所行动,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冒犯。”
刘治虽然还是有些疑惑,但看到上官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不好再追问了。
刘治心中总是对上官鼎的才能抱有疑虑,觉得这个人既没有亲临现场观察情况,又没有深入了解宁国的文化底蕴,整天只是呆在家里喝喝茶、钓钓鱼而已,生活过得十分惬意自在,还有一群丫鬟和仆人侍奉左右。
眼看着播种的季节就要来临,农民们都忙碌地开始春季耕种。没过多长时间,全国各地纷纷传来消息说都下了一场透彻的春雨,这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刘治则期盼着燕国不要发动战争前来攻打自己的国家,哪怕只给他两年的时间也好。他希望能够利用这段时间来巩固国力,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与燕国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战争的爆发。毕竟,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痛苦,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人民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可是燕国根本不给刘治喘息的机会,燕国大将常运率领三十万大军已经抵达边防,攻破了第一道防线,刘谦血战沙场七日终于破防,被迫退到第二道防线,请求支援。
刘治急得在大殿里团团转,大家各抒己见,有人主和,气的刘治大发雷霆,“主和,难道要朕给他们磕头递上招降书吗?”
各大臣一下也没了主意,贺朝阳请求出迎,赶去支援刘谦。
京城到边防有两千里地,等贺朝阳到了那里别说第二道防线,估计都打到了雁门了。
刘治速速派遣五万精兵前去支援,并下旨让各地诸侯出兵勤王。
同时,刘治还派人出使邻国赵国,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然而,时间紧迫,形势十分危急。
刘治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挡住燕国的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决定亲自出征,带领剩下的军队前往边境被上官鼎拦住,杀鸡焉用牛刀。
上官鼎和贺朝阳亲自前往,不断思考着应对之策。
他意识到,单凭武力恐怕难以取胜,必须想办法智取。
于是,他派出间谍深入燕军内部,搜集情报,寻找燕军的弱点。
经过一番努力,刘治终于得到了重要情报。
原来,燕国大将常运虽然勇猛善战,但性格暴躁,容易冲动。
上官鼎决定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个诱敌之计。
他命令部队佯装败退,引诱燕军深入。
常运果然中计,追杀过来。
就在这时,贺朝阳率领伏兵突然出现,给燕军以沉重打击。
经过一场激战,张寒率领的这股军队成功击退了燕军,保住了边境的安全。
这场胜利让上官鼎信心大增,他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消灭燕国的威胁。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指挥军队屡战屡胜。
燕军弄的无奈之下只能撤退至长亭,双方自此陷入持久战之中。
燕国皇帝明令禁止常运出兵迎敌,而常运却是个脾气暴躁之人。如今被困于此地无法出战,每日还要忍受着对面敌军操练军马的声响,他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一群临时抱佛脚的家伙罢了!本将军只需一出马,定能将你们打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回想当初,自己可是势如破竹地攻破了敌方三座城池,但如今却这般灰头土脸地被赶回老家,常运心中着实憋闷得慌。于是乎,他整日在军营中借酒消愁,但凡有谁稍不顺他心意,便动辄打骂甚至体罚士兵们。
这一举动搞得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