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馨德殿出来,孟舒澜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所以为的武安起源的历史是假的,没有什么前朝五大家,也没有什么一年推翻暴政。
整个起义时间,前后横跨了十年之久。
只有五家当年的互相妥协是真的,温、许、李、晏、郭五家之间有一个世代家主口口相传的协议。
是这个协议,造就了现在武安四疆一内地的势力分布局面。
百年的时间,这协议一直制约着五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的势力发展并不均衡,这也就导致有的人起了贪念。
支持温哲茂的李家是一个。
支持温哲翰的许家又是另一个。
“许家世代为相,百官以相为首,朝野内外皆是许相的拥趸门生。”
皇帝神色郑重地告诫孟舒澜,“许相逢那个人啊,看着是谨守人臣本分,但若他哪天想动了,一言令万臣,其危害比起边疆四侯哪一个都厉害!”
“若非惧怕史官手中那杆笔,你以为在朝中经营百年的许家,会甘愿屈居人臣?”
“老三若真做了皇帝,许相逢便真就是万人之上。以老三的性情,如何能支使得动许相逢那老狐狸?到那时,这温家皇室只怕就真成了他许家的傀儡!”
“许家先祖当年看似吃亏不要疆域,如今再看,却是聪明绝顶的算盘!”
从前的五家,温家为皇却大权旁落,晏家子嗣凋敝,如今只剩下晏清一个后人;李家造反,终将会落得个诛九族的下场。
剩下的北疆镇北侯郭佑宁同许相逢皆是支持温哲翰之人,郭家与许家是什么牵连却未可知。
东疆与大梁接壤,富裕平和,虽归皇室管理,但这一任的镇东侯,却是许相逢举荐。
如今西疆、南疆局势不稳,镇东侯绝不可随意撤换,就不知他同许相逢有多深的交情。
如此一看,五家之中两家落败,唯许家独大!
也难怪皇帝会对许相逢如此忌惮,以至于明知温哲茂不仁,却依旧不肯立温哲翰为储。
又或许皇帝正是看中了温哲茂不仁,知道他若登基,绝不会对许家手软,更不会为李家若控。
行至宫门,孟舒澜一眼便睹见了候在宫门口的温哲翰。
自己同皇帝谈话从天刚亮到日上中天,温哲翰却依旧在这儿等着,他是真希望自己去见一见小六。
小六是意外夭折,不能葬入皇陵,只能另择墓地。
大概小六也是他亲自安葬的。
孟舒澜如此想着。
非得亲自等着自己一道去,是也想再去看看小六吧?
若没有这个借口,依着皇后的性子,是会干涉他的。
为帝者需心仁,但却绝不能太过重情。
温哲翰在才学、理政上无可挑剔,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皇帝人选,尤其是他还背靠许家。
想到这些,孟舒澜有些遗憾。
若是温哲翰能做皇帝,尽情施展才华,一展自己的抱负,应当是个好皇帝。
只可惜,在君弱臣强的情况下,他若为情感所困,便很难做出决断。
优柔寡断者,难为帝。
知晓了这些,孟舒澜才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一心偏爱温哲茂,而冷落明明有更好的治世之才的温哲翰。
权势的衡量,家世的限制,注定了温哲翰只能为臣,不能为帝。
想起临走前,皇帝提起要召温哲贤回京的事,孟舒澜便更为温哲翰惋惜。
即至近前,孟舒澜收敛起心中情绪,抿唇对温哲翰道:“走吧,咱们去见见小六。”
温哲翰察觉孟舒澜神色有异,便问他:“怎么,父皇说了些什么?”
孟舒澜敷衍着:“也没什么,就是说南边儿的事儿的赶紧处理着走,免得被反贼钻了空子,到时候又是麻烦事儿。”
温哲翰瞧出孟舒澜的敷衍,但孟舒澜不想说,他问也无济于事,只能是附和着:“那是自然。只是恐怕也需要先将京中的事处理妥当,该赏该罚的都妥当了,才能决定派谁去南疆管事。眼下只能是让人先过去盯着。”
说着,温哲翰又问他,“你当真按晏清教你的回的军情?要知道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晏清多这功劳傍身,南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要是运气好,不说做镇南侯,封将赐帅掌管南疆兵马应该是没问题的。”
听温哲翰说起这事儿,孟舒澜就是一脑袋官司,嘟囔着:“还没说呢。就算是说,我也不可能真按阿清的意思去说。我怎么能抢她功劳?”
末了,孟舒澜猛然间想起自己跟皇帝说了一上午,啥都没交代也太说不过去了。
睹一眼温哲翰,怕他追问,孟舒澜又补充道:“我这次也算是私自带兵回来的。虽说我是回来勤王的,但没有诏书,没有口谕,甩下西疆那么多事儿自己带人回来,多少还是有些不妥。按舅舅的意思,让随风带人回来就行,我该在西疆主持大局,免得西边儿那些人趁乱到边境搞小动作。”
“反正就是被拉着训了半天话,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汇报什么军情了。”
孟舒澜苦着张脸,好似真的挨了皇帝一通训斥一样,“本来还想着汇报军情这事儿比较繁琐,得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