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府衙和县衙残留的一些差役,以及城门口的一小队士兵,百姓们几乎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府衙和县衙都空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该如何是好?”
有人担忧地问道。
“朝廷难道会抛弃我们不管吗?”另一个人问道。
“朝廷?朝廷远在千里之外,哪里顾得上我们?”有人无奈地回答道。
“听说南疆有秦世子在,我们不如去求他帮忙?”有人提议道。
“哼,求他有什么用?直接搬到秦世子所在的那个尖角镇不是更好?”有人不屑地反驳。
“你说得轻松,我们好不容易在青云县安了家,怎么可能轻易离开?”有人反驳道。
“唉,就算想离开,也离不开啊。”众人纷纷叹息。
这些普通百姓都渴望离开县城,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生活。
但是现实却充满了无奈和困境。
"现在居住的这些旧房子也不知道还有没人要?"
"如果不能成功出售这些旧房,我们怎能筹集资金在尖角镇购置新家呢?"
正当民众议论纷纷,人心惶惶之际。
突然,几匹快马从城外疾驰而来。
进城后,骑手们减缓了速度,开始一边敲击铜锣,一边高声宣告——
"特大喜讯!特大喜讯!尖角镇现已更名为宝顶城,秦世子正在计划建设一座新城。
老城的居民们,只需凭借老城的地契,便可在新城以一比一的比例兑换全新的住宅。"
此时的尖角镇正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崭新的县城正在崛起。
这一消息迅速在青云县内传开,就如同一滴水落进了油锅,轰动了整个青云县。
“什么?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可以用旧房子换新房子吗?”
“千真万确。秦府已经在四个城门口和府衙县衙外都张贴了告示,上面还有定北侯世子秦泽煜的印章呢!”
“对,我也看到了。听说宝顶镇以及周围的村镇都已经开始动工了。”
百姓们纷纷涌出家门,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宝顶新城建设的消息。
一些机智的民众更是迅速赶往宝顶镇,亲眼目睹了那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工地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更令人振奋的是,那些率先与秦府签订换房协议的百姓,还将享有优先购买城内商铺的权利,并能享受到最优惠的折扣。
这一政策无疑为百姓们提供了巨大的诱惑。
然而,县城的百姓们对于搬家到宝顶镇新城仍有所顾虑。
虽然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光有房子不行啊,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要钱。
没有收入来源,在新城吃空气吗?
然而,秦府接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却为他们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
所以在秦府发出布告的第三天,大批百姓纷纷前来兑换新房。
他们手持地契房契,满怀期待地换取了相同面积的新房。
而那些最早与秦府交易的百姓更是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能够买到优质的商铺,还能优先选择更好的地理位置。
在秦府外的空地上,一面高大的竹墙拔地而起。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展示了正在扩建的宝顶镇新城的宏伟蓝图。
这幅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清晰地标注了秦府、朱雀大街、东西二市以及四条主干道的位置。
这些主干道将居民住宅区划分为四个部分,形成了四个独特的坊市。
这一规划不仅彰显了秦府对于新城建设的深思熟虑,也为百姓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未来。
每一坊内,院落连绵不绝。
秦府四周,各有四坊坐落。
东市与西市则分别位于城池的东西两侧,繁华热闹。
这便是内城的景象。
内城之外,还有外城环绕。
外城并无坊市,而是一圈圈的房舍,将内城紧紧包围。
秦府的管事曾告诫,若来迟一步,内城的住所皆已换主,便只得迁往外城。
尽管外城也在城墙之内,但终究与内城相隔。
一旦有乱民或敌军攻破城墙,外城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必须进内城!”百姓们心中的热情愈发高涨。
原本只是来打探消息的他们,看到眼前的景象,都下定决心要进入内城。
更不用说那些豪族了,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前往宝顶城打探。
对于豪族,洛清清并未给予特殊待遇。
新城的地皮不卖,只换。
若豪族想在宝顶新城安家,便需用旧城的地契来交换。
豪族们对此感到为难,他们既想迁入新城,又不愿放弃老城的地皮。
他们财大气粗,习惯于多方投资,不愿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虽然青云县目前无官兵驻守,看似不稳,但朝廷绝不会放任南疆不管。
过些时日,定会有新的知州上任,使青云县重归安定与繁荣。
而宝顶城虽有秦泽煜的庇护,但地处偏僻,且紧邻海边,易受飓风侵袭。
相比之下,青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