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和陈素心认识是在他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二年,林君不了解陈素心,但她一定是关晓“场域”范围内,所结识的人,关晓和陈素心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离婚,长达七年之久,冥冥中,又正好契合了“七年之痒”,这个似乎带有封建迷信性质的词语,但关晓的事情又并非如此不痛不痒。
关晓大学选修的是高分子材料化学,林君不明白关晓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冷门”的学科,在林君看来,这种高精尖的专业,必须要一直深造下去,继续读研、读博,这样才有机会跻身高端行业,未来才会可期,否则读个本科,高不成低不就,实在尴尬。
关晓大学毕业后的前三年,关晓和林君基本上没有联系,偶尔的几次见面也是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关晓已经出社会工作了,而林君依然在读研的路上。不过每次见关晓,林君都感觉关晓和上一次见的那个他有些不一样。
怎么说呢,首先是关晓变得有钱了,不仅在老家建了大房子,还在城里买了车和房,吃穿用度都隐隐透着“奢靡”之风,总之关晓的家庭条件算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是关晓除了那个林君知道的陈素心以外,在林君与他极少数的碰面当中,林君至少看到过两个不一样的女孩和关晓言语暧昧、举止亲密;
最后,是关晓的微信朋友圈,关晓其实算是个很有文艺范的青年,他之前发的朋友圈都是那种文艺小清新的文案,只是大学毕业以后,他朋友圈发的文案,都变成了酒吧、ktv以及出入各种高档会所,总给人一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即视感。
人都会变,只是像关晓这种变化,多少让林君有些猝不及防,毕竟在林君的认知当中,关晓一直都是一个很深情,很传统的男人,从他痴缠了他那个“初恋”五年之久,就不难看出。
关晓大学毕业三年以后,林君和关晓的联系才开始变得频繁起来,而那个时候的林君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本来想继续攻读博士,奈何家里的邻里亲戚包括父母在内都劝林君,说,书读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赶紧出来工作赚钱才是最实在的。林君想着也读了几十年的书了,确实花费了家里面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干脆就不读了吧。
林君不知道他的这个自以为“明智”的决定,在往后的许多年,都让他懊悔、遗憾!哪怕现在,林君都会时常升起一股冲动,想去把读博的这个遗憾给补上,只是每当看到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妻女,以及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那股冲动来得快,去得更快,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无奈,林君不可以任性,他也更加没有勇气,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林君和关晓又走在了一起,毕竟他们是发小,不说知根知底,那也无话不说。关晓跟林君说,他准备和陈素心结婚了。
林君笑着说:“你们都已经谈了三年了,也应该结婚了。”
林君不记得关晓当时和他聊天时的语境和神态,但现在回想起来,林君觉得那个时候的关晓应该很爱陈素心,但内心似乎又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苦衷。
关晓说,他跟陈素心本来要分手了的,但是陈素心跟他说她怀孕了,于是他们才决定结婚。
当时林君的脑海中只闪过四个字“奉子成婚”。
陈素心很漂亮,至少从大众的审美角度看,在相貌上她配关晓是绰绰有余的,但关晓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般配不般配的问题,在他的爱情观里,两个人相爱就可以了,其它一切外在因素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然而这种纯粹的爱情观,用现在的流行语来描述就是妥妥的“恋爱脑”。
恋爱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你们可以完完全全的做自己,不需要牵扯其它,但婚姻却是两个社会关系的融合,这之间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如果婚姻关系的当事方,不会协调,那么相处在这样的婚姻关系里就会变得很累,也极大程度会被瓦解。
简单的说,恋爱你可以只考虑双方爱不爱就行了,就偶像剧里的那些剧情一样,只要最终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就一切都圆满了。但婚姻呢,你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婆媳要如何相处?各自的父母要怎么赡养?孩子的成长、成才计划;家庭经济的收入与分配;一方如果偏心自己的父母,对方会怎么想?结婚的时候,男方家出了那么多彩礼,又买房又买车,对方只出一个“女儿”,或者说男方什么也没给,女方陪嫁了一套房子一辆车,这些不对等的付出,会不会演变成今后婚姻生活中两性矛盾的导火线?这些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
尽管在林君看来关晓和陈素心非常相爱,但他们最终还是离婚了。关晓说他跟陈素心离婚是“多因一果”的事情,但在外人眼里,包括在陈素心眼里,离婚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关晓出轨了。
关晓和林君说起他和陈素心相识的过往,让林君多少有些理解关晓。
关晓和陈素心是在一家咖啡屋认识的,他们的相遇像是偶然,但又像是命运的安排,毕竟茫茫人海,几十亿的芸芸众生,凭什么他俩能走到一起。
关晓大学毕业后回了龙市,在龙市关晓有很多要好的同学在那里工作,那个时候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