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更加进退失据了。
“望府君不吝赐教。”
陆离也没有客气:“你有个好名字,名则、字敬规,则,一作规章法则。二为榜样模范,我不求你两者兼具,但愿你人如其名,敬规守则。”
“你前尘如何,与我无关,可既然来此,还望莫要重蹈此地前任覆辙。”
侯则将其当成了下马威,符合流程的顺着道:“下官受教。”
陆离也是会走流程的,但他此刻不是要跟对方走流程。
“你这可不是真的受教,你此刻的受教是因为我是府君,你是县令而已。”
“既然如此,我不妨将话说的更明白一点。
之前我见到不少处事不达标的行为,耕牛、农具发放不到位,甚至压根就不下发,春耕之时县府如同虚设,出事之时县府视若无睹。
被我指出来也只说什么受教了,来年一定做的更好。
来年,哼!
官员能等来年,百姓可不一定等得到。”
陆离冷嘲道:“黄巾作乱之时,聚数十万之中,这作乱的数十万固有天灾为难、人心杂乱,却也正是一年年的今年不行、来年改进积攒出来的!”
“青州在黄巾之乱中如何受损,乐安郡上下又如何赴难,甚至本官的郡守之位是如何而来,众人皆知。”
陆离看着额角似乎开始冒汗的侯则:“不教而诛谓之虐,今日我话已至此,望你真能听明白、听进去才好。”
回应陆离的依旧是一拜:“则,受教了。”
虽然两者之间官位上是隶属关系,但到底年纪相当,一来到就被人这么劈头盖脸教育一通,侯则不是不心怀愤懑的,但是当他听到那句“众人皆知”后,这份愤懑不由消散些许。
毕竟府君他失去了整个家族,有点应激反应似乎也很正常。
再者说别管对方说了什么,这里到底只有他们两个人,也算是给足了颜面。
等后面对方在自己再次应和之后就放心,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离开,侯则都觉得对方是不是太相信自己了。
这样的府君能是什么坏人呢。
事实上陆离自然没有那么轻信,他离开了,他布置好的消息网可没有一并离开,这位县令要是真的要跟前任学习,他能杀一个,自然能杀第二个。
但如果可以,陆离真的不想杀谁,毕竟需要杀人,就代表着有人受难。
人人都是重要的,但总有些人更重要。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眼中,官吏士人自然比百姓重要,可在陆离这里,比较结果恰好相反,也许这正是大家总觉得读不懂他的原因吧。
跟在陆离身边的石锤刚刚他们两人交接工作的时候就守在外面,那番话被听力远超常人的他尽收耳中。
曾经跟随在张角身边的石锤,最清楚陆离那番话有着多么高的正确性。
在张角死后活的如同行尸走肉的男人,此刻突然多了一股与张角相关又不完全相关的悲痛。
他不由回忆起了自己曾经跟在张角身边的日子,回忆起了那个指派去赐符水却越走越慢的小郎君。
他看着天空,心中默念着那个于他而言如天一般的存在。
你看,曾经跟在你身边的小郎君成为了一位好官,他在做与你一样的事情——帮助百姓活下去。
我会跟在他身边保护他,做你的眼睛帮你看未来的一切……
————————————————————
济南国。
作为与乐安郡临近地界的管理者,曹操对陆离的印象也如乐安郡那群人差不多,处于一个时常更新的状态。
初始,对于一个二十出头、一事未做便突然与自己平级的存在,曹操不存在任何如嫉妒之类的负面想法。
不是因为自己是正式任命对方是试用期,而是因为对方这个职位是献祭了全家性命换来的,谁会嫉妒这种事情。
但不嫉妒不代表不怀疑。
怀疑什么呢?
自然是怀疑对方的能力与品行。
一个一直在山中守孝之前从未表现出任何能力的人自然会被人怀疑能力,至于品行,虽然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但是不犯上、不作乱,不代表不/虐/民。
对待长辈孝顺,对待上司不冒犯,对待君主不造反,可对待百姓呢?
说的功利一点,两地紧挨着,一旦陆离搞出什么幺蛾子来,他这边必然是要受到影响的。
可很快,陆离的作为打消了他的这份怀疑。
人家不仅不虐民,人家还相当的爱民。
有人觉得他的孝道是真的,爱民是演的。
有人觉得他的孝道、爱民都是演的。
但曹操不一样,他反而从对方的某些行径中,觉得对方的爱民是真的,孝道反而可能带着些许表演色彩。
后来那篇广为流传的《陈情表》,有人看出了孝顺,有人看出了忠君,有人还觉得这纯纯拍马屁,曹操却看出了对方对于要去中央的拒绝。
在解读陆离方面,他总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并坚信自己才是正确。
再后来的杀豪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