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没多远,咱们事不宜迟,马上动身。”
唐彦给唐海打电话,通知他来唐家。
唐海大早晨在向阳乡跑几圈,没有发现哪家遗漏、私藏古玩。
自打听说有提位子的机会,唐海分外用心。
唐彦介绍迟明宇给唐海认识,听说是眉州市古玩协会的正式成员,唐海面色变得郑重起来,“山洞里的碎石像还得由像你这样的专业人员多掌眼。”
“村去书客气了,我只是作陪唐彦,可不敢抢功。”
三人从唐家出发,刚开始山里的沙石路比较平坦,到了后面、接近西山处,路变狭窄和崎岖,距离祠堂几十米时,变为一条羊肠小道。
太阳出来,消散掉草木中的露水,唐海挥着棒子扫着小路上的野草前行。
西山蛇多,有时走着走着,可能踩到蛇身上,被蛇反咬一口。
等赶到祠堂前,唐彦和迟明宇不由被眼前的萧瑟景像惊到。
琉璃瓦被岁月和雨水消去颜色,残破不堪的披在祠堂房檐,一些砖瓦掉到地上,陷进泥土中,
进入祠堂内院,院中满是半人多高的野草。
院中石阶布满苔藓,石凳和石桌倒一旁,几株松树放肆的生长着,配合萧条
的祠堂和斑驳的墙体,生动演绎出一个没有后人照看的祠堂景致。
“小时候它不是这样的。”
唐彦上学后没有再进过西山祠堂,后来又去眉州发展,一晃多年过去,祠堂变得比儿时更加残破。
唐父叹息说:“向阳乡最初人口不多,传说是由一族发展起来的,具体如何没人说得清,事实上村里人大多相信。”
因为村里八成以上的人姓唐!
唐彦的父母姓唐,爷爷奶奶、太爷太奶两辈也姓唐。
唐是村里第一大姓,因为有外村姑娘和上门女婿,再加上后来迁移到向阳乡的人,才慢慢减少村内唐姓。
“所以说祠堂里面的灵位可能是村里的祖宗,是有一定依据的,你太爷太奶等老一辈时,有人照料祠堂,随着他们一代人故去,祠堂才逐渐破败。”
三人进入祠堂,祠堂正中的供桌上歪七扭八的倒着一堆灵位,除了供桌没人带回家,屋里一片空空。
轻风吹过倾倒的房门窗户,场景真叫一个凄凉!
唐彦觉得乡亲没有把供桌带回去使用,不是敬重祖宗,可能是因为那玩意晦气。
迟明宇上前扶起一个个灵位,清去上面的蛛网和灰尘,按照原
本的顺序排列。
唐海赞叹道:“到底是市古玩协会的人,就是专业,唐彦你看人家弄得多细致。”
神态冷静的用袖子擦试着一众灵位,仿佛他擦的不是灵位,是一个个无上珍宝。
唐彦渗得慌,他不相信古人灵位有灵,仍是心跳加速,做不到迟明宇的淡定程度。
“好了好了,我觉得祠堂里不值得多看,咱们去山洞。”
拽开辩认灵位上字体的迟明宇,两人跟着唐海,绕过小屋,来到祠堂山后。
“祠堂依山建立,屋小院大,以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了。”
原来是要让围墙将后面的山洞一起包裹住。
原本和祠堂紧紧相连的山体,掉落一大片,碎石与泥土滚落无数,奇异的是,祠堂并没有损毁。
唐彦猜测应该是开辟山洞的人猜到有一天可能发生意外,特地加厚过祠堂后墙。
登上滑去一片的土石,映入三人眼帘的是一个高约两丈的洞口。
唐海掏出手电,示意两人小心脚下,带头一步步走入山洞。
山洞内面积两百多平,是小破祠堂的几倍大。
放眼望去,里面很是宽阔。
洞顶高约三米,墙面由一块块巨型石砖垒成。
“石
拱顶、柱做基,青砖密布,白灰勾缝,是古时大墓才有的规格!”
迟明宇心中翻起惊滔骇浪,在山内弄出此等规模,远比土中大墓难上几十倍。
首先开采山体是一大难题,古代科技不发达,一切靠人力,想像不到前人修了多久,才掏空小半西山。
其次是内部保存完好,墙体与石顶没有一块石板或青砖跌落。
眉州处于地震带,大震没有发生,小震不断,看洞中栽倒的石像便知道,多年来西山震得有多厉害。
“也怪他们修得过于结实坚硬,倾倒的石像撞到坚实的石板地面,大多摔成几截。”
石像普遍身高一八米左右,高度加上重量、倒在石板的力道很恐怖。
而且一个石像摔倒,会引发洞内震颤,加大其它石像摇晃。
一齐倒的石像多了,可能出现地震一般的效果,最后弄成大部分石像倾倒的局面。
迟明宇望向最里面,几乎没有倾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