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听赵蝶这么说,不由得在心中更加警惕:赵蝶越放心,自己越要更小心!
他沉默了下,说:“我们需得要稳妥周全些。今晚就派出赵军小队进城接管!卫鞅这人,不得不防!”
赵蝶想了一下,明白了庄周的意思。她点了点头:“亏得有你小心!”
说到卫鞅,就不得不说起他的过往经历。
卫鞅进入秦国后,秦孝公连续三次会见,询问国家治理之道。
第一次会面,卫鞅向孝公阐述了道家流派的&34;帝道&34;,强调君王应该以服务人民为己任。然而,秦孝公对此并不感兴趣,没听多大会儿,便主动结束了这次会谈。
接着,卫鞅在第二次见面时谈到了&34;王道&34;的儒家思想,主张君王与民众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尽管这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让秦孝公耐着性子多听了会儿,但仍然没有被其打动。
最后,在第三次会面中,卫鞅终于提出了&34;霸道&34;的法家学说,即通过强制手段,让全体国民服从君王的意志。这一次,秦孝公终于表示赞赏,并采纳了这一建议。
由此可见,卫鞅的博学多才,不可否认。然而,从他三次回答的内容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他的&34;道德&34;水平在不断下降。
从最初倡导君王服务于人民,到后来强调君王的绝对权威,这种变化反映出他在政治立场上的转变,以及对现实情况的妥协与适应。
与老子、墨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大家相比,他们无论谁问,被问多少次,都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流派,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而卫鞅呢?更像是一个彻底的投机主义者。他似乎只关心“能否被用”。要问他自己到底秉承、坚持什么主义?精神?思想?对不起,我没有!好像他是绿皮火车上,那个推小车的:香烟、瓜子、矿泉水……,你要啥?咱都有!
他所在乎的就是“能用我”,那么他所忠实的信仰,只能归结为:唯利是图!
秦赵虽签联合协议,但谁能保证,这样的卫鞅,就能遵守契约精神?
庄周担心,一旦得知撤军,守城魏军恐无心城防。秦军虽然契约之日未到,但若魏军松懈,即便是佯攻也有可能成功。如果卫鞅提前进城,抢占安邑,那将如何是好?
当晚,赵蝶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小队,携带赵国的军旗,提前进入安邑城,占据安邑城内,各个城楼、府衙、库房等关键位置,以及城中的制高点。
他们计划在魏军撤退后,迅速插上赵国的军旗,明示赵军的占领和接管。这样,即便秦军想要违约,也来不及了。庄周这样认为。
身边有了庄周,赵蝶对这些琐碎,也就不想再过多考虑了。她的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中
赵蝶脸上,因为兴奋飞起红晕,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声音响亮,喋喋不休:“明日,我便可以向王廷发捷报了吧?10万魏军,花费两年时间才艰难攻下邯郸,而我呢,仅仅是区区2万多人,20天就拿下安邑!哈哈,父王会怎样嘉奖我呢?肯定会夸赞他的蝶儿实在太厉害了吧!”
看着赵蝶高兴的样子,庄周却暗暗在想:有时候,那些偶然获得的宝物,或者投资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的巨额收益,并不一定都是好事。这些看似轻而易举得来的,往往最后可能会轻易地失去,或是会附带着别的祸患。
这也是一种天道规律,只是所得之人,都不愿相信罢了。
然而,当他看到赵蝶这般兴致,不忍打破,只好将心底那份隐隐的担忧,默默地藏了起来。
“占领安邑,我们就有了资本换回邯郸了。如果这事也成了,那又是一份天大的功劳。”赵蝶勾住庄周的脖子,撒娇说,“和我一起回中牟见父王吧?你立下如此大功,父王一定会答应你的求婚……”
此刻,这个小女人,满心装的都是,她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无比的期待。
庄周沉默片刻,轻声问:“你不是说,不想做公主了,要和我一起远离吗?”
“那时你无职无权无名,呃,甚至连个学历都没,你就是一个三无人员,社会盲流!父王母妃肯定不会同意啊……”
庄周故作生气道:“你还好意思提,老子连学历都没,再提这茬,我就想掐死你!”
赵蝶笑到花枝乱颤:“你虽然没能进学宫,但你一出手,就能把学宫祭酒给弄死了。像你这样的大才,那学宫咱不进也罢!”
然而,纵使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没有社会机构的认可和鉴定,就等于没有说服力,尤其是需要向他人证明其价值时。赵蝶自是深知庄周有着非凡的才华,但赵王赵妃呢?
赵蝶又说:“但现在不同了啊,我们立下了功勋,就该得到奖赏。难道安邑、甚至邯郸,在我父王那里,还换不来他的一个蝶儿嘛?”
庄周认真答道:“若在我心里,那可是真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