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宋晓玲回到:“娘,你来的可真巧,孩子刚刚出生,还不知道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呢!”
宋晓玲一说完,堂屋的众人就听到里屋徐奶奶高兴的声音“恭喜你啊大妹子,又添了一个大孙子。”
宋母闻言说到:“原来我又添个大侄子啊!”
说完,她便看到李子安和李子瑜兄妹两个,眼眶红红的站在那里,并没有说话。
宋母见状疑惑的问道:“这是咋啦?”
宋晓玲给宋母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先别问。
宋母见状会意,说了一声“我去看看我这个刚出生的大侄子。”
随后,人就进了里屋。
屋里,因为刚刚生完孩子,血腥气特别重。
宋母也不嫌弃,三两步地走到炕边,看了看徐奶奶手里抱着的正在整理的小男婴。
感慨地说道:“和安安小时候一模一样,将来长大了肯定是个帅小伙儿啊!”
一旁的李健,见杨秀娥没什么大碍,只是累的睡着了。
随即便转过身来,对着宋母说道:“小妹,刚刚你嫂子生产的时候情况危急,玲子把你家那棵老山参拿来了。
你嫂子和你小侄子这才捡回一条命来,大哥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好!”
说着,李健便把炕上那只用了薄薄一片的老山参,递给宋母。
“小妹,这东西精贵,一会儿让娘给你拿钱。
哎,就是这样一切,卖相就不好了,要不你把它卖给我吧,我按照市场价给你钱?”
宋母闻言并未在意,她笑了笑说道:“大哥,你说啥呢?咱们可是一家人。
再何况,这东西不就是用来吃的吗?要不留着它有啥用?
好了,咱们别说这些,让我好好看看我嫂子和大侄子。”
帮着李家忙碌了一阵儿之后,宋母就和宋晓玲他们兄妹五个回了宋家。
到家之后,宋晓玲说道:“娘,你咋来的这么晚啊?”
宋母回到:“我不知道你大舅妈要生了,这还是我回来吃中午饭,看你们都没在家觉得不对劲,就想着去你姥姥家看一眼,这才知道信儿!”
宋晓玲闻言,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道:“瞅瞅我这脑袋,只记得让小军去通知大舅,却忘记让他去通知你了。”
就在这时,只见宋母正色说道:“闺女儿,关于人参的事情,今天你做的很棒。
你要记着,不管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人命才是最重要的。”
宋晓玲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宋母见状温柔的摸了摸宋晓玲的发顶“真是个乖孩子!”
光明村里的水稻秧苗已经长到一指长了,宋父准备把它栽到那80亩种植冬小麦的地里。
此时看到还有两个月就能收获的冬小麦,宋父高兴的嘴角慢慢的翘了起来。
随后心情好得宋父就到了新开荒的田地里,准备开始继续翻地。
从最初的开荒开始,第一生产队已经开了将近40亩的地,这个数字不可谓不令人欣喜。
但是新开荒的田地肥力低,所以宋父准备在种植玉米的同时套种黄豆。
因为种植黄豆有肥地的功效,这样一来,养个一两年,这片新开荒的土地也能成为熟田了。
过了农历三月中旬,春耕就正式拉开帷幕了。
此时杨秀娥正在坐月子,而李姥姥得伺候月子。
所以,宋家照顾三小只和做饭的任务,就交给了宋晓玲。
宋母今年也调整了养鸡厂里的工作,留下三个人值班,剩下的社员全部都放到春耕的地里。
第一生产队里有三头牛,一公两母。
此时春耕,他们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现在陈长山已经基本上不怎么太管生产队里的生产了,只是在大方向上面抓紧就行了。
所以春耕怎么种?到底种什么?全部要听生产队长和村里老人的。
而今年,第一生产队的主要目标还是以囤粮为主。
所以,他们主要种植的还是产量比较高的玉米,而所有沙质土地则全部栽种地瓜。
其余的,像花生和黄豆一类的经济作物,基本上是公社里要求种植多少?
生产队里面就在要求的基础上,稍微多种一点点。
玉米种子是去年秋收的时候就挑选出来储存好的。
宋父他们先把基本田地种完之后,才开始种植新开荒的那四十亩地。
此时已经到农历四月初了,宋父召集人手,把农家肥不要钱似的往地里挑。
整整干了四天,才把这40亩新开的地给种植完。
就这样,春耕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是好景不长,自从进入春季后,老天爷就仿佛忘记了下雨一般,真的是一场雨都没有下过。
于是,社员们刚刚在家歇了两天,在干旱的天气下,又不得不认命的挑起水来浇田。
索性,这田地离着河沟并不远,社员们挑起水来到是也能把所有的土都兼顾到。
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庄稼的小幼苗成功的拱出了土来。
此时不仅是第一生产队,剩下的三个生产队,因为跟着第一生产队依样画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