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馆长惊诧的目光中,郑乾自顾自的收好那些绸缎,说了句后会有期,就离开了。
曾劲国父子还等在外面,见郑乾出来,曾藩一把搂住郑乾的脖子,问道:“那个吴馆长单独跟你说了些什么呀?”
郑乾还没开口,曾劲国出言训斥道:“就你长嘴了?不该问的不要问!”
郑乾笑笑,说道:“没什么,吴馆长比较幽默,开了个小玩笑。”
曾藩还想继续追问,被他老子的眼神瞪熄火了。
三人来到博物馆门口,看见蒋老和闻老还没有走,在那边讨论着什么。
两人见郑乾他们出来,也就没聊了,闻老跟众人打过招呼之后,就离开了。
来时的几人坐上郑乾的车,准备回程。
路上,几人讨论为什么这位大书法家的墨宝会以这种形式流传下来,蒋老猜测,文徵明一生重友交友,爱憎分明,不为达官贵人写字作画,但对普通老百姓的请求都会乐于接受。所以应该是为朋友所作,那位朋友得到墨宝后想用“仙绣”的方式为子孙后代保存,不想最终落在郑乾手上。
蒋老感叹道:“得到这莫大的机缘,缘分与气运,缺一不可呀!”
将蒋老送至小区门口,临别前蒋老也跟郑乾互留了联系方式。
下午三点,郑乾三人重新回到曾劲国的门店“雅趣阁”,按照曾劲国的建议,要将这些绸缎做一下装裱,避免它们受到损坏。
正当曾劲国准备好材料,开始装裱时,郑乾电话了想。
拿起一看,是之前刚存好号码的闻老。
郑乾示意曾劲国等一下,然后接通电话:“闻老好!”
“郑乾小友,此刻说话是否方便?”
“方便,您说?”郑乾走到店外面。
“那我就直说了,那个老吴是不是跟你说让你让你把文物捐献国家?”
郑乾听了一愣,不明白闻老此话的用意,便说道:“吴馆长让我将它们妥善保管,如果想捐赠可以联系他。”
“那个老家伙,总是一根筋,啥都往国家大义上扯,别理他。这么说的话,那十幅《风入松》还在你手上?”
“是的。”
“郑小友,老夫一生醉心于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今天那幅墨宝,能否赏老夫一个薄面,转让与我?”
郑乾听到这里就明白了,他是想买这几幅字。
至于是否现在卖掉,郑乾无所谓,只要价格合适就行。
在车上的时候,曾劲国的提议是,这样的藏品,最好是放在拍卖会上面,能够将价值最大化。
郑乾对拍卖行也有所了解,大型的拍卖会,一年也就举行两次,即所谓的春拍和秋拍,而这十幅墨宝真迹,价值绝对超千万,肯定是要放在大型拍卖会上的,如今秋拍临近,倒是可以考虑试一试。
但是有一点,通过拍卖行成交的,那边会收取一笔不菲的佣金,比较大的拍卖行,成交价在千万以上的,普遍在15%左右的抽佣比例。
换句话说,成交价2000万的话,到手只有1700万。
所以要是不通过拍卖行,也能卖个好价钱的话,就可以省一笔拍卖费了。
想到此,郑乾试探道:“闻老的意思是,您想买下来?”
对方答应的也比较爽快:“对,也不瞒你说,这几幅字是文徵明的集大成作品,作为一名狂热的痴迷者,我打它的注意,也是很正常的嘛,哈哈~”
“能理解,我相信它们在您的手中,肯定比在我手中更有价值。”
“哈哈,谢谢郑小友理解!”
“应该的,应该的。”郑乾附和着,没有继续说下去。
电话那边也没有再出声,双方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郑乾的意思比较明确,既然是对方要买,那就先让那边报个价,自己反正是不会先说的。
几秒钟后,那边先沉不住气了,开口道:“郑小友对这几幅字,是否有估价呀?”
看样子,还是不打算先开口,把问题抛给郑乾。
“我倒是没有特意去估价,不过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懂它的人,出多少钱都愿意,而不懂的人,哪怕几万块,人家都不一定要呢,您说对吧?”
郑乾是懂春秋笔法的,跟对面的闻老拉扯起来。
对面干笑了两声,表示郑乾说的对,而后,像是下定决心般,朗声道:
“郑小友,我也不拐弯抹角了,这几幅字,我也没有那么大胃口吞下来,我只买一半,就是五种书法各一幅,每幅字,我出价400万,一共2000万,同意的话,我们可以马上交易,你看如何?”
开口就是2000万!想不到这位闻老这么有钱。
不过,这价格还没有到郑乾理想中的价位。
首先,系统虽然没有给具体参考价,但是评价是“国宝级文物”,按照闻老的出价,整幅作品,连带那价值极高的明代丝绸,算下来是4000万,感觉有点拉垮。
其次,作为参考,前几年由佳士得拍卖行,拍卖过一幅文徵明9米长卷的《行书七言诗卷》作品,就以八千多万的价格成交。
虽然文物价值不能以文字量多少来衡量,但终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