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具体地址也时常发生变动。于是乎,徐旭只得将这些饱含深情厚意的信件小心翼翼地积攒起来,默默等待着父亲归家之日的到来。届时,他便能将它们一并交予父亲阅览。只是谁承想,父亲回到家中后却并不急于阅读这些信件,反倒非要等到再次登上列车、离开家乡之后,才会逐封仔细地拆开展读。
徐旭和他的母亲常常能够收到来自父亲的信件。每一次父亲休假结束离家后,母亲和徐旭便会心急如焚地翘首以盼,渴望着那位邮递员高声呼喊出母亲的姓名,这场景犹如一片枯竭的土地渴求着上天降下滋润的甘霖一般。
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时,她总是会先深吸一口气,嗅一嗅那张信纸,似乎从中嗅到了金钱的气息,并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母亲转头对徐旭说道:“孩子,你闻到了吗?那可是火车的味道啊!我仿佛都能听见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声呢。”毕竟母亲曾经乘坐过火车,因此对于这种独特的味道与声响再熟悉不过了。嗅过之后,母亲将信件轻轻递到徐旭手中,示意她也闻一闻。然而,徐旭仅仅嗅到了一股淡雅的墨香罢了。接着,母亲便要求徐旭朗读这封信。
父亲一直以来都非常关爱着妻子和女儿,所以在信中的文字几乎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生僻字词。
徐旭非常喜爱父亲所写的字,特别是那一手用钢笔写成的正楷字体,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飘逸洒脱、灵动自然,仿佛轻盈地悬浮于纸面之上。然而,有时父亲由于匆忙书写,字迹便会稍显凌乱,让徐旭阅读起来有些吃力不畅。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这些文字的热爱与欣赏。
在仔细读完信件之后,徐旭便将父亲的书信当作字帖一般珍藏起来,并拿起铅笔小心翼翼地仿写着父亲的笔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徐旭逐渐掌握了其中精髓,自己写出的字竟也开始带有父亲独特的韵味与风采。
说起徐旭的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其实颇为特殊。当年,父亲年仅五岁的时候,不幸遭遇了亲生父亲突然离世的变故。此后不久,坚强的母亲——也就是徐旭的奶奶,毅然决然地选择带着年幼的父亲改嫁他人,而这位新伴侣正是徐爷爷。尽管徐爷爷与父亲并无直接血缘联系,但他却始终视如己出,从未对其心生嫌弃或排斥之意;不仅如此,善良贤惠的婶婶更是将父亲视作亲弟弟般呵护有加,关怀备至。
父亲在十七岁那年毅然决然地投身军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几年后,退役归来的他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专业技能,成功进入了哈尔滨铁路局,并担任起了令人羡慕的火车司机一职。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地区,这样一份工作无疑是极具吸引力且备受瞩目的。当时,父亲离家入伍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之中,村民们纷纷敲锣打鼓,夹道相送这位年轻有为的战士踏上新征程。
每逢佳节来临之际,不仅镇上会专程派人前往徐旭爷爷家中送上慰问品以表达对军属家庭的关怀与敬意;就连村子里也不例外,总会有各种福利和优待送到他们手中。而作为家属的徐旭母亲自然也是倍感荣幸、与有荣焉。
如今,徐旭家中客厅的墙壁之上依然悬挂着那张父亲当年从军时期所拍下的相片!照片之中的父亲身着一袭崭新而笔挺的绿色军服,头顶则戴着一顶闪耀夺目的军帽,整个人显得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任何一个男子见到此般形象都会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而女子们更是纷纷夸赞其乃村中最为俊朗之人。
不仅如此,母亲同样拥有一顶与照片内款式相同的帽子,这顶帽子正是由父亲赠送给她的珍贵礼物。有时候,母亲会心血来潮地将它戴于头上,并模仿着军人的模样发号施令,仿佛正在与徐旭一同嬉戏玩耍一般。
然而,关于父母究竟是何时喜结连理,以及母亲因何缘故愿嫁予远在千里之外辛勤工作的父亲等问题,徐旭却是一概不知。这些疑惑唯有从镇上居民的口中听闻一二:“一切皆是缘分所致啊!”或许正如同人们所言,缘分就是这般奇妙且难以言喻吧。
那时候,父亲在徐旭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座雄伟壮观、不可逾越的高山!每当跟别人谈论起自己的父亲时,徐旭都会满脸骄傲地炫耀道:“我爸爸可是开火车的哦!”仿佛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似的。
而父亲所工作的那一列火车,则像是一条钢铁巨龙一般,每天都在各个城市之间风驰电掣般地来回穿梭着。通过父亲寄回来的信件,徐旭了解到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休息时间也少得可怜。
每一次,当父亲结束漫长的旅程,从距离哈尔滨数千公里之外的高堡台返回家中的时候,他总会带回来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特色产品,比如贵州的茅台酒、云南的普洱茶以及宁夏的枸杞子等等。当然啦,给母亲和徐旭购买崭新漂亮的衣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呢!这些礼物虽然并不昂贵,但却蕴含着满满的父爱与关怀。
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十岁,父亲带着满心欢喜回家,手里拎着一个精致的袋子。徐旭好奇地凑上前去,想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宝贝。父亲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