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常洛在京中运作李成梁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邢玠这边已经到了鸭绿江边。
说起鸭绿江的渊源,不得不提一下朱元璋这位大明的开国君主。
在朱元璋称帝之前,鸭绿江的名字其实并不叫鸭绿江,而是叫做鸭渌江,中间的那个渌字带三点水的。
之所以会被朱元璋改成绿字,这其中的政治考虑也是非常有门道的。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当时的高丽,也就是后来的朝鲜,他们乘机出兵占领了这里,而后又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高丽直接宣誓对大明效忠,永世为大明的藩属之国。
朱元璋也因此赐了高丽朝鲜的国名,自此以后,明朝之间变成了藩属关系,所以,对于鸭绿江的主权划分上,朱元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栽了,但是,认栽归认栽,并不代表鸭绿江不要了,于是在朱元璋的操作之下,鸭绿江就成了大明和朝鲜之间的分界线,成了一条界河。
而且,在鸭绿江的主权上,也等于是收回了回来,所以鸭绿江自然而然的还是大明的疆域。
至于为什么会中间的渌字会被该成绿字,这其中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发生。
话说在洪武二十九的时候,朝鲜派出使者到南京去,请求朱元璋以宗主国的宗主身份给朝鲜赐予印信、诰命。但是,在奏请的国书中,朝鲜人用了“纣事”,这下子可直接刺激住朱元璋了。
那纣事拉关系,也亏这帮棒子们想得出来。纣王的在正统的中原王朝眼里那可是上不台面的反面教材,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
所以,朱元璋对此事大为光火,认为朝鲜无礼至极。直接就扣押了朝鲜使臣,然后又发旨意到朝鲜去,让朝鲜把写这份国书的人交出来。
当时,这可把朝鲜使臣给吓尿了,他们真没想到拍个马屁竟然拍到了马蹄子上。只能乖乖的把人送来大明来了。
这些撰写人员押到南京以后,朱元璋当廷“讯其所以”,并下令“勿遣其还”。眼看这几个棒子是活不成了。
这时候,这几个被朱元璋扣留的朝鲜儒生中,有一个李朝初期著名的朱子学家权近,他用汉语与朱元璋交谈,解释表笺失误时态度谦虚而实在,他说:“小国事大,不可不用表笺。臣等生长海外,学不通,方使我王忠诚不能明白以达,是实臣等之罪,非我王所知。”
朱元璋听完这话以后,他才“怒稍解”。然后又勅令权近留文渊阁,命游观三日,令其赋诗二十四篇,用来欣赏,朱元璋读后非常满意,随及赐御制诗三篇以赠。
这三首御制诗中其中一首就叫做《鸭绿江》,诗曰:“鸭绿江清界古风,强无诈息乐时雄。逋逃不纳千年课,礼仪威修百世功。汉代可稽明载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永世无波戍不攻”
自此以后,不管是在大明的官方记录里,还是官方文件里,鸭渌江从此就被改为了鸭绿江。
而且,在这首诗里,朱元璋也明明白白的说清了鸭绿江到底是谁的地方。所以,现在邢玠站在这鸭绿江边的时候,他并没有那种即将进入异国他乡的感觉,他觉得这就是回自己家里看看。
这时候,麻贵也到了邢玠的帐下。
邢玠带着麻贵一起到了江边,邢玠看着江对面一片萧索的朝鲜,说道:“麻将军准备的怎么样了?”
麻贵立刻回道:“末将随时准备着,只待总制一声令下,末将即刻出征荡平倭寇。”
邢玠满意的看着麻贵,邢玠说道:“此次用兵,我们也区别于第一次入朝作战,所以本都认为当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倭寇占领的朝鲜领土,继而一劳永逸的消耗殆尽倭寇的国内潜力。所以,本都现在给你们定下一个调子,在入朝作战以后,如遇倭寇主力,当避其锋芒,利用朝鲜本土的纵深,跟倭寇打一场持久战。”
麻贵听完邢玠的话后,他都愣住了,能这样打吗?
朝廷不是着急等着朝鲜凯旋的消息吗?
如果,真的按照邢玠这种持久战的打法,朝廷肯定会怪罪下来的。
毕竟,大军开动远赴朝鲜,每日的粮草消耗都是不计其数的,真的要按照邢玠的打法,朝廷岂不是要被拖死?
“总制,这会不会太冒险了。朝廷还等着我们速胜呢。”
麻贵最后还是说出来了这句话。
邢玠看着麻贵,邢玠说道:“你可知道这次倭寇来犯来了多少兵力?倭寇来了十五万大军!而我们目前也只有三万人马,且朝鲜军力已经消耗殆尽,糜烂不堪,甚至连向导都无法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速胜?”
听到邢玠的话后,麻贵也沉默了,确实如此,兵力悬殊太大了,队友又太菜了。而且,还是异国作战,在语言上也不通,作战起来的麻烦程度,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这次倭寇还是二次入侵,他们肯定是有备而来的,如果,真的贸然与之决战,即便是胜了一场两场,那消耗的兵力也不是麻贵成承受的,毕竟,他来这边就带了7000亲信士兵。
如果,在这里全打光了,那他就是光杆司令了。
这样的结果可是麻贵万万不能接受的。
麻贵问道:“那么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