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第三十四章 到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到家(5 / 5)

母同胞。他们只有家人之爱,绝不会有任何男女之间的情感。

————我是没有骨科的分割线————

以及,在没有造纸术和印刷书之前书籍的价格贵的惊人,普通人几乎没有读书的需求,书籍主要的消费者和抄写者都是神职人员。而且早期的造纸术因为技术水平不过关,质量很差,教士们还是在羊皮纸上抄书,毕竟抄写是门苦差事,肯定要在最好的纸上写。

根据Standards of Living in the Later Middle Ages, Christopher Dy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这篇论文

1397年的英格兰,牛津大学购入126本平均77页的书花费113镑,这里的镑指的是一磅纯度92.5%的白银。平均一本书的价格约为0.830磅白银,磅代表的质量一直以来变化不大,粗取今天的磅定义来换算,376.482克白银。

以当前的银价换算,一本书接近1500元人民币。

但如果考虑到当时贵金属的购买力,这就是一笔巨款。

因为十四世纪英国贵金属外流导致货币短缺,贵金属购买力膨胀;

同时今天的银价低廉,是因为大量开采导致白银几近成为一种工业原料,失去了货币属性。

哪怕活字印刷术被欧洲引入,书籍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因为受众实在太少。就像我之前说的,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好多剑术大师为了印剑谱搞得自己倾家荡产,甚至为了印书去贪污最后被吊死......

所以早期活字印刷术主要是拿来印宗教书籍,因为只有这种书受众广泛,不愁卖,可以把成本摊薄。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徒更是狂印宣传小册子和本国语言版本经书。

另外,赛利卡大规模使用雕版印刷技术,成功把书籍价格压低,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可能就是因为有了一项勉强够用的技术,导致改良意愿反而不强,道光十年李瑶在杭州印《南疆绛史刊本》,因为使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居然比雕版印刷出的书籍价格还贵。雕版印刷技术压制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不禁使人叹息。

——我是塞翁失马的分割线——

感谢社会正义老王和书友20181013204343295的推荐票

谢谢啦,鞠躬感谢,如果说这个故事纯粹是给自己写那肯定是假话,感谢认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