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梦工厂的动画电影比较有名的是大人的观影体验都很棒。
同样是花钱,大人小孩都能找到乐趣的作品自然比一拖N的“陪太子读书”动画片更有性价比,这也是陈波更倾向于《头脑》的原因。
不过信任归信任,该做的功课和了解还是不能少,可能是为了求个安心或者暗暗藏着的提前止损的风险心理。
打开他常上的论坛,果然《头脑》的讨论已经积累了不少。
【……前面那些评论你们先别信,建议等一等让别人试试水再去看,说实话,从目前放出那么多预告片来看,我没看到特别有趣的画面、笑点,梦工厂怎么了?梦工厂就特殊了?】
【刚看完,笑点泪点都绝了,我吹爆,编剧怎么能这么有想象力!】
【我原本以为《瓦力》已经是巅峰了,这样的作品即便是梦工厂恐怕也很难生产出第二部来,但我可以负责的说《头脑》不比《瓦力》差!】
【说实话就算我一个看了《头脑》的人也觉得有的夸的像水军,但要是有理有据的赞美肯定避免不了有一些剧透,所以以下有剧透,不想被剧透的不要往下看!
!
……】
陈波稍微纠结了一下,还是没有克服自己的好奇心,继续看了下去。
【……以前我只能算梦工厂的路好,去年《瓦力》过后,我仍旧能维持着一点矜持,但我宣布我现在已经是铁杆梦粉了。
在我看来《头脑》绝对算是梦工厂目前最好的动画电影。
钻研一个人的大脑并分析他们的情绪的想法对于一部旨在吸引儿童和儿童父母的动画来说绝对是一个新奇的概念。
但是,尽管我在看之前已经做好了接受一些复杂烧脑故事的准备——因为梦工厂的一贯风格——但我真的没想到这部电影基本上可以作为每个有幸看到它的人的一次心理治疗。
我甚至能预测《头脑》将频繁的出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课上,以及大学普通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上,我甚至怀疑,我们的心理老师给予的能否超越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获。
注意剧透:……
这部神作如此独特的原因不仅在于用一场极富视听奇观的冒险来表达一个小女孩遇到困境的心理成长,还在于它通过乐乐这个代表着快乐的情绪精灵的眼睛重新帮我们看待一个孩童的成长和情感发展。
这部电影将乐乐在对悲伤的认识困难作为背景: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悲伤很少是合乎逻辑的事情。
乐乐对悲伤不屑一顾,因为她在小女孩的脑海中看不出忧忧背后的任何目的——悲伤的唯一作用似乎只是把非常好的经历搞砸。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情绪与记忆在生活中是如何演变的,曾经被一种强烈的感觉支配的记忆如何变得复杂,并突然被许多其他强烈的情绪所覆盖。
影片结束时,小女孩的记忆都染上了每一种情绪的色彩,表明她成长为一个更成熟、更有意识的人。
让我第一次领悟到悲伤是生活中一种有用的情绪,可以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影片中的悲伤之旅很可能会为看过电影的孩子们提供一种表达压力的新方式。
事实上,我觉得在人类痴迷于永恒幸福的时代,这部另类的动画电影所包含的信息是特别有意义的。
就像这个时代的许多父母一样希望小女孩在地球上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却不明白悲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向他人发出信号:当我们难过时,其他人会试图支持我们。
所以,悲伤是寻找幸福的自然步骤。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回避将悲伤作为一种充实体验的想法。
更让我难忘而感动的是冰棒在电影中的角色,以及他最终的牺牲。
他帮助乐乐和忧忧重新回到了小女孩的大脑中枢,但他以牺牲自己的存在为代价拯救乐乐的决定讲述了一个更加凄美的故事:
想象中的朋友也是人自我保护的形式,即使我们看起来遗忘了他,也没有有意识地寻求他们的帮助,他们也会继续扮演这个角色。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娱乐彻底教育观众,尽管陈导总是说自己并不想教育观众,能娱乐到观众就是他最大的荣幸。
但我得说这部电影绝对是“寓教于乐”这个成语的实体显化,有点讽刺,不想教育观众的人才真正能够实现教育观众的目的,这真的值得国内很多电影人反思。
教育的效果有多出众呢?看完《头脑特工队》,我回到家里后有点难以抑制的难过,可能为了我曾经拥有的“冰棒”,结果妻子瞥了一眼我说:“现在是不是忧忧正在推动你大脑中的所有按钮?”
你看,我才意识到这部电影对观众有多么有用,它可以给这么多人一个清晰而简单的词汇来处理他们的情绪,《头脑》像是一副按摩心理的药物,并融入了一次探索小女孩内心的冒险。
这是一部要求观众进行自我探索的电影,从你看到它开始,到电影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它会永久改变你对自己感受的看法,甚至可能会重新调整你对自己脑海中正在发生的活动的想象方式。
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