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场景从太空搬到火星,虽然仍旧很值得期待,但想要跟《地心》媲美,最好是有一些新意。
而《火星》并没有让他失望,火星种地这个创意也确实相当新颖。
在雷嘉音第二天从昏迷中醒来后,他也设想过男主孤零零一个人到底该怎么在火星上求生,等待救援。
火星种地显然不在他的设想内。
倒并不是说丁伟想不到,而是他没有料到,或者说影厅内的观众们都没有料到救援竟然要间隔四年。
火星种菜有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又跟电影的气质完美融合。
跟《地心引力》中航天员身处绝境中绝望、沉重、诗意的底色相比,《火星》却有种浓浓的极客气质,火星求生,本是个沉重的命题,但又给人一种强大的意志和硬核的轻松。
没有《地心》那种诗意的镜头语言,也毫无文艺的强调,从开篇到现在都散发着极为理性的气息。
即便是雷嘉音踉跄着回到栖息舱内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取出细长的天线,让观众们倒吸一口冷气,男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仍旧非常有感染力。
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但男主在短暂的颓废后,又重新乐观了起来,其后盘点物资,做视频日志,哪怕在这种正常人设身处地都想崩溃的孤独中,仍然在语言中不时有冷幽默和小机灵透出。
丁伟能察觉到雷嘉音的害怕,在夜间,主角裹着毯子想着办法记录着物资情况的时候,外面的风暴让栖息舱摇晃并发出警报。
在孤独一人面对火星了无生机的大地和奥林匹斯山的时候。
这种害怕被雷嘉音演的内敛又很真实。
而正因如此,他的幽默、乐观和永不放弃挣扎的乐观才会如此有感染力。
在吴恒、丁伟等人的感叹中,银幕上的雷嘉音选择了土豆作为人类在火星上种的第一种作物。
“栖息舱里有完备的厕所,大便进行真空风干后积累到一定总量就会装进密封袋被排出到地表。
再也不能这样了!”
雷嘉音进行了一次出舱活动,将大便袋全部捡了回来。
“……由于风干充分……呕……这些大便里已经没有细菌了,但其中仍然有复杂蛋白质,可以作为肥料,只要加上水和一些活性细菌,肥力就会立刻上涨……
看!我找了个大容器,往里面加一些水,把干粪倒进去,然后再把……呕,把我的新粪便往里添加,很臭,但越臭越好,越臭说明活性越强,说明细菌们都在忙碌……
然后可以把火星土壤与粪便搅匀,就可以像地球的土壤一样种土豆了,但是人类的排泄物中含有病原体,会感染其他人,但对我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嗯,粪便土壤中的所有病原体都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我。”
观众们在新奇和激动的情绪中看着男主在火星上开辟农田。
“生活舱总共92平米的表面积,假设我能全用上,还有三个试验台,每个大约两米见方,我要留一个,另外两个都可以铺土,这样就是96平米……
两辆火星漫游车上还有应急三角帐篷,有自主气闸系统,连上栖息舱,那就还有20平米,这样我的耕地面积就达到了116平米。
下面需要考虑的事就是:能以多高的效率种植土豆?
我可以关照每一株豆苗,在它们破土发芽之后就迅速将其移植和深埋……
通过这些方法大概可以提高五成产量,我应该每天能产出……860卡路里。”雷嘉音穿着T恤在舱室内来回走动着,并在平板上迅速计算着公式:“但以我的体重和身高来算,就算饿一点,每天也至少需要1500卡才能存活……”
“艹,这尼玛是火星生存日志吧?用得着这么硬核?”吴恒知道《火星救援》据说聘请了航天专家做顾问,但这硬核程度仍旧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奇怪的是,男主强大的动手能力、缜密的科学思维和细致入微的剧情却并没有让观众感到任何不耐烦,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不仅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而且每当男主通过科学思维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解决一个问题都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微妙的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