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行重新开发出了IMAX和3D的魅力。
他仿佛让观众又找回了巨幕和3D刚刚出现的时候的感觉。
程洪涛第一次在IMAX影厅内看电影时候的震撼重新回到了身体中。
那个时候作为电影爱好者的他第一次脱离了剧情、故事以及演技这些传统评价标准,认识到了技术和视觉奇观对于电影的重要性,以及所能带来的视听享受。
可是人是有“抗药性”的,对于视觉奇观也不例外,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对巨幕的阈值也在提高。
而3D转制电影又大行其道,尤其对国内而言,3D已经不是一种视觉奇观技术了,而是一种普及的,他有我也要有,同时方便涨票价的手段。
他对IMAX+3D这个技术组合的观感也逐渐从正面转为负面,除了少数好莱坞特效大片外,他不觉得有多少电影能配得上IMAX+3D的配置,即便是好莱坞的大片,甚至是如同《森林王子》这样的具有技术突破意义的电影也再难以让他找回当初的震撼。
而《地心引力》竟然又让他找回了这种感觉,而且是如此的具有冲击力, 让他对IMAX和3D的印象与概念都有重置。
仿佛IMAX+3D的技术就是为这样的电影而生的,发明者在发明这两项技术的时候,脑子中播放的应该就是这部电影,没有IMAX和3D, 《地心引力》根本不会出世。
又仿佛《地心引力》是为IMAX+3D而生的, 这两个技术发明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么一部电影,能帮忙擦去IMAX和3D表面积淀的灰尘,重新露出了其光彩夺目的样子,露出了从来没有人见过的样子。
这样的认知是如此的有冲击力,竟然让他的思绪一时从电影中脱离了出来。
随后深沉的沮丧感甚至让他的情绪从刚才的震撼带来的亢奋中低落了下来。
程洪涛是那种对自己的价值观深信不疑,并坚持“以文载道”,明的不方便来就暗中夹带私货的影评人,他在影评人或者说影视博主中并非个例,只不过他是那种真的有“启蒙”使命感的人。
收了梦工厂的首映票,他自然要做出影评的,这让他无法像处理梦工厂其他作品一样直接回避,除非是《黑镜》中个别几集中直接插到了他的XP,让他获得了价值观的共鸣,能帮助他对国人以及制度进行反思和批判,他自然乐得赞扬。
可是《地心引力》先别说拍的怎样,其“主旋律”和“官方站台”两个标签就让他先天厌恶,有色眼镜戴上了就很难摘下来了,让他违心去赞美一部主旋律甚至是带有献礼色彩的国产电影,那是相当的难。
但作为有经验的影评人,深谙阴阳与内涵之道,程洪涛在参加《地心引力》首映之前其实就早已打好了很多腹稿了,这也是他敢于收下首映邀请的原因。
其实陈景行之前的电影他不是找不到批判与鞭策的角度,只是口碑太好,也不是主旋律或官方赞赏的电影,找不到同盟军的情况下,他是不会轻易打“逆风局”的,不如直接视而不见。
而《地心引力》在近半年来受人关注的同时,也逐渐被更深的打上了“主旋律”和“献礼片”的标签,就跟《湄公河》一样,他肯定是有“同盟军”的,顾虑自然就少了一些,而且他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部电影就是官方交给梦工厂的“命题作文”,陈景行再有才,也一定会受制约。
但他做的所有腹稿和准备现在基本都被击碎了。
只要这部影片后续的情节达到基本的完成度,他就很难开口了。
因为他才盛赞完《森林王子》不久,批评人们不该只关注什么“老套简单的故事”,《森林王子》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高度,以及塑造的视觉奇观足以点石成金,电影不是只有故事。
或许其他影评人可以在《地心引力》上映后批评这部电影“故事简单老套”——即便是现在他仍旧认为这是大概率的事件,因为航天员太空求生的过程不太可能写出多么复杂优秀的故事,电影只有90分钟的时长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程洪涛不行。
他敢肯定如果他做这样的评价,坐在他旁边的旁边的死对头“火星客”一定不会放过他,太过赤裸的双重标准也会动摇粉丝。
即便他对特效技术并不精通,他也绝对说不出《地心引力》的视觉奇观不是世界顶级这样的话。
而且与对《森林王子》,他还要反复科普“如此精细的根根分明的毛发,毛发极其自然的动态”是多么强大的技术,他的粉丝和读者才能真正体会《森林王子》的视觉奇观。
《地心引力》都不需要他解释,没有渲染一根毛发,但不会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的视觉奇观震撼度不够。
即便他列举专业知识和数据,说《地心引力》在视觉奇观上就是不如毛发根根分明的《森林王子》,也不会有人接受的。
程洪涛此刻真的很希望自己从来不曾发过《森林王子》的影评,这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