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五集为这部迷你网剧划下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句号。”
“陈景行在微博公布《黑镜》会有第二季”
“不降反升,最后一集播出后《黑镜》豆瓣评分回升至9.6分”
“《黑镜》全网点击量达到10亿!平均单集超2亿!单集播放量已超《信号》,成16年单集播放量最高的电视剧!”
“梦工厂为何能接连制作出现象级热剧?”
“陈景行接受电话采访,透露了《黑镜》续集的这些关键信息”
“梦工厂新剧《疑犯追踪》遭疯抢,企鹅视频要买独家版权?梦工厂未回应”
“《信号:海市蜃楼》预售已破亿!《黑镜》效应帮助这部电影反超《玄奘法师》!”
“《黑镜》大结局热播,传梦工厂已与港交所接触,上市计划已确定?”
“《黑镜》最后一集外网同步播出,海外网友赞不绝口!”
《黑镜》第一集因为猎奇元素和大部分人都没看过这种类型的科幻剧的原因,所以在播出后引发了话题的病毒式传播,引爆了所有社交网络。
仅仅只有一集就被冠以了“神剧”的名头。
第二集到第四集基本就没有第一集那么劲爆了,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欢甚至极致喜爱这三集中的某一个故事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毕竟每一集都有浓重的黑色幽默成分,也有十足的科幻创意,每个故事都能引发深度思考。
不过随着观看人数的快速增长,有大众口味的均衡,这部剧的评分是在缓慢下降的。
而最后一集相当于打了个强心针,甚至被很多陈景行的影迷冠以“科幻盛宴”,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一集中涉及到的科幻元素确实比较多。
前四集中一般是一集一个科幻创意,而在最后一集,不仅时长超过了60分钟,是五集之最,而且科幻创意也犹如泉涌一般砸的观众反应不过来。
有第二集中创意的全面升级版——智能眼,不仅能共享画面实时指导泡妞,屏蔽功能更是犹如网络降临现实,可主动屏蔽他人,可直接匿名也可对特定人拉黑名单。
而另一个让观众惊艳的则是意识副本,这个设定涉及到了“缸中之脑”,还涉及到了如何定义一个人。
空前丰富的科幻设定以及密集的信息量,让很多影迷都直言最后一集是这部剧的巅峰,完全超越了前面的所有集数,包括第一集。
【身为一个从看完第一集后便拜倒在《黑镜》石榴裙下的脑残粉,我不得不说,陈景行的心理学与哲学功底实在深厚。看完最后一集后我现在真的好激动,这一集的水平绝对是本季的巅峰!超越很多人念叨的第一集。
这一集安排得太巧妙了,像一千零一夜一样用一个故事套着另一个故事,而且每个故事中都有反转。
第一个恋爱专家指导宅男泡妞的故事,镜头突然转到开直播间的那个屏幕的时候,还有激情过后女孩突然喂毒酒的时候,真的能让人无预警的被吓得一哆嗦。
第二个提取意识副本的故事,最开始以为是女人的意识被提取出来困在了蛋里,结果发现原来是一个意识副本,后面要被意识主体奴役。
第三个故事更绝,分为了两部分,从撞到一个人,到后面发现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女儿。
而结尾更是反转又反转,一层套一层,让人始终处于“意料之外”的状态,当然“情理之中”的是结局肯定“黑深残”。
这一集一如既往的塑造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残酷世界,陈景行在这部剧中从来就没有把阳光明媚理想美好之类的亮闪闪词汇当作主旋律,前一秒还是一片明朗的灿烂人生,下一秒总会重重的跌入谷底。
他在结尾反转中“残忍”得不动声色甚至在我看来太过严酷,但这就是《黑镜》。
我们谁都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车轮隆隆前进,但我们也无法忽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黑暗面。这些黑暗的点在《黑镜》里齐聚一堂,让我们勾勒不出理想国,也YY不出幻想乡。
我现在好期待第二季啊,现在有点后悔看了那个陈景行的电话采访,这个采访真的没什么干货,除了要拍第二季外这个根本不需要透露的消息,唯一的有效信息就是第二季至少要等到明年了……
ps:希望明年还能在C站上看到《黑镜》的第二季,听说《疑犯追踪》已经被某无良视频网站炒到天价了】
……
“Tou!wow!FXXk Belichick!……”
乔治无语的看着自己老哥丹尼尔如同置身无人之地一样的在沙发上蹦跳着握拳怒吼。
“嘿!Dan!”老妈走出厨房探出头,眼神严厉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
丹尼尔悻悻的坐回沙发,咕哝着:“我下次一定要去林肯球场现场看,在家看完全没有气氛。”
“如果你买得起球票的话……”乔治耸了耸肩,嘲讽着自家老哥。
丹尼尔忿忿不平:“那是因为我卖……那个什么的钱被妈妈没收了,否则有什么买不起的?”
“那你也只能买一两场,季票你还是买不起,你还是要在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