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宣府告急京师、蓟镇都会戒严,哪里敢大规模外调。”
郭乾说道,“何况上次马芳在马莲堡虽说大胜俺答部,可虏骑并未伤筋动骨,以鞑子的凶狠,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报复。
来之前我们也商议过,兵部上下都觉得不能从宣府调动大军,以防鞑子在山西攻掠不成,回兵偷袭宣府,那京师可就.”
蒙古人的机动力,始终是中原王朝难以解决的大麻烦,自汉朝起就一直在寻找办法克制,可结果,除了派出大军主动扫荡塞外,削弱对方实力外,似乎就没有任何应对办法。
远的有汉武帝时期大型会战,近的则是大明初期数次北伐草原,虽取得一些战果,但终究劳民伤财。
而那些战果,不过数十年蒙古人就补充回来了,又会形成新的威胁。
而现在的大明朝,已经无力支持明初那样的大军出塞。
更何况自土木堡之后,明军几乎已经丧失了和蒙古人野战的实力。
“来人,速速请李阁老他们过来议事。”
徐阶知道这个事儿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之前想的是让兵部拿主意,内阁再商议,现在看来兵部办法不多,那就只能先内阁商议一下。
因为山西的事儿,当晚徐阶也向门下暗示,对郭朴那边的动作缓缓,大战将起之时,若是还挑动朝堂围攻阁臣不妥。
针对郭朴的弹劾奏疏虽然减少,可是言官们私下里还是不算搜罗所谓的罪证,时不时都有一封奏疏被送入宫中,不过总算让郭朴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不过魏广德可不管这些以水患的名义,先调工科右给事中吴时来出京巡视各地处理水患,在魏广德想来,等协助朱衡治水有了成绩,就直接把人丢到地方去做知府或者什么官。
这个事儿,从去年起就是由他在做,所以奏疏很容易就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吴时来出了外差,不过在魏广德想把礼科给事中张卤外调地方的时候,似乎就引起了徐阶的警觉,直接在内阁票拟上反对他的奏疏。
徐阶给出的理由是张卤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执政地方经验不足,宜留任给事中一职,寻机转六部后再下放地方。
魏广德是打算让张卤以按察司佥事出任一省提学官,这样品级就可以定为正五品。
提学官当时称提调学校官,是分巡道的一种,属于差遣官性质。
各行政区设一名,南、北直隶委派监察御史一名兼职,地方各省由按察司的副使、佥事担任。
提学官全面负责一省的学政,包括科举考试和学校一切政务。
此外,还有监督地方官提调学校的职责,但不理钱粮刑名之政。
张卤是从七品给事中,一下子跨越到正五品清流官职上,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饼,只是可惜被徐阶识破。
魏广德得到陈以勤传递过来的消息时还在暗自懊恼,因为只要人外放出去,魏广德就有本事把张卤一辈子按在提学官这个职位上,最多到死升到按察司副使,以四品官身致仕。
科举上,要找出错漏来实在太好操作了。
魏广德就是科举之路上跌跌撞撞考下来的,他运气是好,可也听到不少同学对于考试的抱怨,特别是院试这一关口。
而院试也正是提学官全面负责的科举考试,其中猫腻多多。
就好比他的那两位同乡,曾元述和曾元睿两兄弟,在魏广德过会试后就过了院试,成为大明朝的秀才,不过之后数年冲击乡试则是屡屡落第。
曾元述是自己考上的秀才,就不多说了,可曾元睿聪慧比曾元述可强多了,院试两次不过,直到曾元述带着兄弟拜会了江西提学大人后,第二年院试就顺利上岸。
到现在,这两兄弟还在为乡试而拼搏。
不过曾元述给他来过信,等他拿下举人功名后就参加两次会试,若是不中就要魏广德给他安排个好地方,他要以举人身份做官去。
对此,魏广德自无不可,只要不是想用秀才身份做官就成,那难度有点高。
明初的时候,秀才做官很容易,可国朝到现在已经没有秀才做官的情况了,就算是举人,空间也是不大,只能先从一县教谕做起。
魏广德想把那帮人送去做提学官,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真要弄他们,只需要查院试成绩就行,魏广德可不信这帮人去了地方不偷腥。
可惜,第二次出手就被徐阶发觉了。
魏广德总结了一下教训,觉得应该是自己才心急了。
这样的事儿,最好是地方上有空缺出来,需要朝廷急补的时候才提出来。
自己主动上奏,肯定会引起别人注意。
咂咂嘴,魏广德只能把拟好的名单收起来,等待时机再出手。
至于山西那边的危机,内阁和兵部连续进行了数次商议,最后也只是下文让延绥、宁夏二镇集结人马,随时支援山西镇,同时宣府和大同也做同样的事儿。
毕竟,京师的安全始终都要放在第一位。
俺答汗虽然有意攻打山西,可谁知道会是什么时候发动。
别你在山西周围秣兵历马,人家转头又去辽阳打草谷。
攻守之间,攻方始终都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