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图的就是个热闹。
就连张伯,今年也打算在应天府过年。
不少外地官员也来到了应天府述职。
他们心里也全都装着小心思,想借着这个机会和上司搞好关系。
一年到头,这可能是他们唯一和上司见面的机会。
平日里都是通过奏折和周报联络,根本见不到真人,就算想巴结巴结,也根本找不到手段。
春节,便是他们巴结上司的最好机会。
钱,他们当然不敢送,就算他们敢送,上司也不敢收。
应天府的官员,上上下下可是有好几百双眼睛盯着。
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一旦发现贿赂便立马革职查办。
他们送的,大多都是些礼品和地方特产,是什么不重要,但一定要贵。
平日里,他们的绩效考核可全都由上司管着,若是送的礼物不对,很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贵,便是硬道理。
送钱,太过招摇肯定不行。
送物,也要送些硬通货。
说是地方特产,自然不能真送地方特产,多半都是地方特产夹带着些许珠宝,为了掩人耳目,不少官员都把珠宝藏在特产里一起孝敬给上司。
一来,双方都不用把话说透。
二来,这样也能逃过锦衣卫的监视。
这种情况,无论在什么时候的官场都十分常见。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绝对完美的。
贪污这种事,主要还是看人。
确实,提高官员俸禄加大处罚程度可以减少贪污,但并不能根治。
贪念,是存在人骨子里的。
有些人,根本控制不住内心的贪念。
即便是后世,这种情况也十分常见。
春节送些礼物什么的,锦衣卫一般不会严查,只要别太过分就行。
收礼的官员一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收礼的同时嘴上还要一直念叨着自己是个清官。
不过,朱雄英对此倒也没有太在意。
一年到头,没必要为此事而大动干戈。
送就送了,反正一年最多也就送这一次。
无形之中,这似乎已经成了大明官场上的风俗。
官员如此,商人更是如此。
张伯作为太孙殿下身边的红人,给他送礼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商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也是如何才能前往东瀛。
东瀛,现在已经成为官员和商人的热门去处。
这主要得益于民报的宣传。
东瀛物资丰富,并且许多资源都尚未开发。
商人们自然是想着前去捞金。
朱雄英早就想到了这点,早在银矿发现时便拟定了东瀛资格考核制度,类似于现在的护照。
凡是没有护照就私自前往东瀛的商队,朱雄英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
想要去不是不行,但必须先要拿到护照。
如果去的人太多,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东瀛失控,也十分不利于大明日后对东瀛的开发。
想要拿到护照其实很简单,掏钱就行,十万贯便可拿到东瀛护照。
十万贯可不是个小数目,普通人根本承担不起。
朱雄英这样做也是有意而为之,主要还是为了限制去往东瀛的人口数。
并且东瀛的这摊生意实在太大,还是优先让一些大点的商会前去比较合适。
若是价格太低,想必东瀛肯定会涌入大批乱七八糟的人,这样很难在东瀛建立秩序,一些大商会的生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最近把前往东瀛的资格稍微放放,多抛出去几个名额。”
“同时告知他们,东瀛最近十分不太平,若是不带护卫前去很有可能会遭遇不测。”
“到时候,他们肯定会雇佣护卫一同前去,这样便又能大赚一笔。”
朱雄英思索片刻后说道。
“殿下,今年难道要对东瀛动手?”
张伯下意识的问道。
朱雄英也不做隐瞒,当即道:
“不错。”
“大明现在对东瀛极为熟悉,并且这几年汉文化已经渗透的差不多了,今年动手绝对是极为合适。”
“现在就差个由头了。”
“本宫打算,就从商队入手。”
“只要商队能和东瀛挑起矛盾,那我们便有十足的理由出兵东瀛。”
“张伯,你只需通知一下江南大族,他们自然知晓要怎么做。”
张伯闻言有些迟疑的说道:
“殿下,那些江南大族的胃口可不小啊!”
朱雄英摆手道:
“这无所谓,大明现在有的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