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人,”一位头领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响起,“关于这第一策,其实已无需多言。众位早已依照王爷的指令,全力以赴地执行。此刻,我们更需探讨的是下一步的策略。因此,还请你直接为我们揭晓第二策的详情吧!”
周扬笑了笑,“那好,周某不再废言了。这第二条大计,便是以教育为基石,振兴我东北的繁荣。王爷深思熟虑,决定要让东北的每一寸土地上,那些正值求学年华的孩童们,都能踏入学堂的门槛,学习识字断句,以文为剑,以字为矛,点亮他们心中的智慧之火。
这一决策,既是对未来的深深期盼,也是对我东北大地的深深热爱。王爷期望通过这些孩子们的努力,汲取知识的甘泉,为我东北的崛起,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大人,您提及的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建议,我们当然理解其深远意义。然而,您是否也考虑到,对于我们这些深居边陲、生活拮据的部落来说,筹措学堂的费用、寻找适合的夫子,又谈何容易?您莫非是要我们每个部落自筹经费,各自为战吗?
再者,学堂所教授的,都是大安国的学识和文字,这无疑会让我们本部落的孩子们逐渐遗忘自己的语言和传统。长此以往,我们的部落文化,岂不是要消失殆尽?我,粟末部的头领大祚荣,不禁要问,此等教育之策,难道不就是一种潜在的灭族之策吗?
我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也期待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未来,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牺牲部落的传统和特色。周大人,我希望您能重新考虑此策,找到一种既能让孩子们接受新知识,又能保留我们部落文化的教育之路。”粟末部头领大祚荣义正言辞地说道。
此话得到了大多数部落的认同,得到一片赞声。
“各位,教育兴邦并非意味着要将大安的文化和学识强加于每一个部落的子弟之上。王爷的深意在于,每个部落都有其独特的智慧与长处,我们应当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繁荣与强盛。
学堂的兴建,王爷已有明断:各都督府承担七成之资,各部落则分担三成。这既是对各部落的尊重,也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期许。这样的安排,旨在确保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同时也让各部落有机会参与到东北发展的伟大前程中来。
至于夫子的选拔,王爷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方案。鉴于当前夫子人才稀缺的严峻形势,他提议我们首先从白山书院中精心筛选。当然,我们的目光不应仅限于此,各部落若有合适的人选,亦可积极举荐,旨在广纳贤才,不拘一格。
本官期待着与各位共同探讨这一提议。各位的见解,将为我们选拔出真正有德有才的夫子,为未来的教学大计注入新的活力。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
“那么,这些人才,最终是否都将踏上科举之路,以获取朝廷的青睐与重用?”阿朱,东室韦部的首领,他披肩散发,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
周扬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对王爷决策的深刻理解。他缓缓开口,“王爷的意思,是希望这些人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道路。若他们愿意,自可踏上科举之路,与天下英才一较高下,争取朝廷的赏识与重用。若他们不愿,也可留在部落,以他们的才华为部落的教学和政务贡献力量。王爷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朝廷也决不会加以限制。”
他的话语让阿朱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他知道,王爷的决策不仅考虑到了朝廷的需求,更尊重了每个人的选择和意愿。这样的政策,无疑将为部落的未来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自家的人才当然要用在自家了,每个人都有私心,每个部落也有自己的意志,都想强大起来,不受别人控制,所以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各部落的参会的人不禁纷纷猜测,威震一方的东北王,他究竟在图谋些什么?他精心栽培的英才,竟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道路,这岂不是为别人做嫁人?这其中的奥妙,实在令人费解。
于乐这样的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极为不明智的。毕竟,那些人才是花费无数心血培养出来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他东北王的得力干将。若是他们选择了离开,岂不是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然而,在大家眼里,这位东北王却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或许,他有着自己的打算,有着自己的考量。只是,这一切的真相,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知晓了。
在这充满变数的权利之网里,东北王的做法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遐想空间。他的真正意图,他的长远规划,都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然而,无论结果如何,这位东北王都已经用他的行动,在东北的政局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吧,我把王爷的决策全部告诉大家后,咱们在一起商讨。第三策便是聚集在座的各位,共同出资,携手成立东北商社。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共同开展商业贸易。所得之利润,皆按照各位所占股份的比例,公平分配,每三个月结算一次,确保大家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当然,为确保商社的长久运营,因此每次分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