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我陈庆,可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气呀!”
宜春宫里,陈庆心情大好。
借着桌上的笔墨纸砚,思索着记下普及教育的各项要务。
深入朝堂,伴君多时,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甚至连皇家内务府小学这种掩人耳目的手段都没有使出来。
昨夜他就看出始皇帝并没有把百巧楼那点小事放在心上,试探性的提了一嘴。
没想到成果格外喜人。
当前的大秦,没有人知道一支全员接受了基础教育,明白自己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军队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上的普鲁士屡屡以弱胜强,在欧罗巴大地叱咤风云。
华夏建国时诸位先烈舍生忘死,即使面临绝境时,也不后退、不妥协,视死如归。
陈庆思忖许久,以始皇帝的军事眼光,早晚会明白自己培训出来的‘工人’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这种危险的活儿必须拉着扶苏一起干。
不然翻车的风险非常之大。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直到陈庆抬起头,活动着酸痛的肩膀时,才发现已经快到午时了。
“殿下还未回来?”
早朝应该不会拖到这个时候。
难道扶苏有别的事耽搁了?
“师父,师父!”
蒙甘急匆匆跑进屋里,“太子殿下返回的路上被百姓拦住喊冤,气冲冲朝着城外去了。”
“您要不要去看一眼?”
陈庆收好笔墨,问道:“百姓为何喊冤?”
“弟子也不知道。”
蒙甘摇了摇头。
“走,去看看再说。”
陈庆记挂着扶苏的安危,生怕他出了闪失。
两人沿途一边打听,一边朝着城外进发。
半个多时辰后。
前方人头攒动,大批百姓拥挤着朝同一个方向张望。
陈庆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示意蒙甘下马。
此时人群的最中间,扶苏的脸色格外难看。
一个沉甸甸的麻袋被从中劈开,里面的稻糠、发霉的麦子洒落在地上,散发着陈腐的气味。
县令自知大祸临头,战战兢兢地抬起头:“太子殿下明鉴,下官也是不得已的苦衷。”
扶苏语气沉闷地问:“你还想狡辩?”
“下官并非狡辩。”
县令飞快地作揖道:“昨夜大雨,渭河涨水。殿下心系百姓,故此拿出米粮来分发给受灾的百姓。”
“可是……您拿出来的粮食实在太好了!”
扶苏面露疑惑之色:“此话何解?”
县令死中求活,好不容易得了转圜的机会,立刻加快语速说:“殿下分发的都是磨坊碾磨出来的精面,即使发下去,百姓也舍不得吃。”
“而且多有奸恶之徒,谎称家中受灾,前来冒领。”
“下官将精面换成陈粮,数量多了几倍,足以让真正的灾民果腹,也无需担心衣食富足者冒领。”
扶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却又觉得有些道理。
陈庆站在外围,听着百姓的议论,很快就弄明白原委。
渭河虽然浇灌着秦川大地,可脾气却没那么好。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水利设施简陋的年代,每逢大雨总会有百姓遭灾。
或是家中的田地被大水淹没,或是房屋浸水倒塌。
扶苏救济灾民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从自立开府之后一直在做。
只不过今年出了点岔子。
分下去的粮食已经发霉变质,其中还掺杂着大量的稻糠、砂砾,才会被灾民拦下诉苦。
“阁下的意思是,这么好的粮食发给灾民可惜了是吗?”
蒙甘在头前开路,陈庆跟在后头走进人群中的空地。
“先生,您来了。”
扶苏正不知如何处置,一看到他顿时面露喜意。
“殿下。”
陈庆抬手行了一礼,然后用脚碾着地上散落的稻糠和陈粮。
县令听到‘先生’的称呼,抬头瞥了一眼,顿时心惊肉跳。
他怎么来了!
“本官想问问,既然百姓吃了精面可惜,那它们如今在哪儿?”
陈庆沉声问道。
“在……府衙的库房里。”
县令不复先前的从容,额头上转瞬间就冒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脸色呈现不正常的惨白。
“全都在?”
“有一部分拿去换了陈粮,大部分都在仓库。”
县令头都不敢抬,小心翼翼地回答。
“换了谁的陈粮?”
“是你去找别人换的,还是别人主动找上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