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赵行从宫里回来的时候,顾氏才离开蜀王府。
赵行又专门让元福陪着一道,把人好生送回国公府去。
姜莞下午的时候昏昏沉沉,睡了一觉,这会儿精神倒好。
她自从有了身孕之后,每日胃口都好,要吃不少东西。
赵行回屋里去之前都特意到后厨上,亲自给她拿了这时辰的糕和参汤。
汤是专门炖给她的药膳,宫里御医开的方子,温平但补气,怕她赶路回京气血有损,一时若看不出,以后月份大了容易出事。
糕是梨花糕和红枣软糕。梨花糕放得少,红枣软糕也能叫她补气血,故而放得多。
他端着托盘进门,姜莞还歪在小榻上,四方的桌案就放在脚边。
赵行也不叫她动手,连长安和长宁都不让动,亲自伺候着,把东西给她放好之后,才托着她坐起来一些,又往她身后垫了几个软枕去,好让她靠的舒服一些。
“如今你倒连这些小事都不叫丫头们动手了。”
“正是这话了,有我伺候王妃呢,很是用不着她们。”
他话音落下,也不凑在姜莞身旁,往小案对面坐过去后,才问长安与长宁:“既用不着你们了,还不退下去,杵在这儿好看?”
长安和长宁两个掩唇笑着,掖着手蹲身下去见完了礼,顺便收了托盘就退了出去不提。
姜莞拿了块儿红枣软糕,吃了半个:“阿娘同我说起大兄的婚事来着。”
赵行眼皮一跳,先问她:“看上了谁家女郎?”
“弘农杨氏,说是阿耶已经写好了书信,就等着咱们回京,告诉我一声,也同二兄知会过,便派人送信到弘农去了的。”
赵行却不解:“与你说也就算了,怎么还要知会你二兄?”
“为着宁宁啊。”
姜莞手上的那块儿糕已经吃完。
她吃得快,引得赵行蹙眉:“你这吃的也太快了吧?一会儿吃撑了肚子胀,再闹不舒服。”
姜莞摇着头说不会:“我如今是双身子,一个人吃,养两个人,你瞧我吃得快,肚子里这个还嫌我吃得慢呢。”
她一面说,一面又去拿新的糕。
赵行本来想拦下的,想了想还是没动手,只把方才的话接过来:“那意思岳母是打算连你二兄的婚事也一并定下来了?”
“大概吧。阿娘的意思是宁宁年纪也大了,再过几个月,登门求娶的怕踏破周家门槛,回头就轮不着他了。”
姜莞笑的无奈:“所以先把大兄的婚事定下,问过二兄自己的意思,阿娘说了,他要还是支支吾吾的遮掩,就不再管他,宁宁要是真的许配给了别家,阿娘也不管。
他要大大方方承认了,弘农那边不等有回信,就可先到周家去说一说。
毕竟交情不一样嘛。
咱们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横竖先与卢夫人说清楚,最起码先私下里把宁宁给定下来,绝了别家的心思。
等到大兄的婚事敲定之后,再正式到周家去下聘也就是了。”
赵行忽而又庆幸。
是替姜元瞻。
说起来大家一起长大,情分自然不同。
姜元瞻能够娶到心仪的女郎,他也愿意见的。
再说了,姜元瞻能够得偿所愿,珠珠也会为他而高兴。
所以他才觉得庆幸。
幸而在溧阳县时,他因不想见珠珠怀着身孕为姜元瞻操心而规劝他一场。
否则那个犟脾气的闷葫芦,只怕岳母问到他脸上,他都未必承认。
姜莞是见他笑起来,才咦了一声问他:“你笑什么?”
赵行哦了两声:“没什么,只是觉得盛京如今确实是太平下来,这喜事儿都是一桩接着一桩的。”
“宫里面也有喜事儿啊?”
赵行说对:“我到福宁殿回了话后,就去了含章殿中,陪着母后说了这么久的话。
她与我说起了大兄和赵奕各自的婚事来着。
今年之内赵奕的赐婚圣旨也就下了。
她又说今年之内会把大兄的婚事给定下来。
至多到明年二月里,父皇便会册立太子,等到大兄入了东宫,再正式迎娶。
不过这人选还是要尽早定下来的。
她说……母后如今身体状况一直都不是特别好,怕以后没法再为大兄操持。”
提起这些,尤其是说到郑皇后,姜莞面上的笑意寡淡了些。
倒也不是说她还对郑皇后有什么成见。
而是想起郑皇后的身体状况。
她抿了抿唇:“你问过给母后诊脉的御医吗?”
“还是老样子,但就这么一日日的干熬着,终究也不是长久之计。”
赵行也叹了口气:“母后说从前的许多事情上,她亏欠大兄良多,所以现在还能够力所能及的为大兄做些什么的时候,就总是想要尽力去弥补一二。”
姜莞的手就覆在了赵行的手背上。
却无话说。
赵行也知道她的意思,反手握上去:“说这些是高兴事,毕竟京中喜事多了,咱们听着都高兴,你倒要来安慰我,很是不用。
母后身体虽然不好,眼下瞧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