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终于知道李适抢走的三千贯、以及天下第一楼的一千贯去了哪里,不是他自己私藏了,而是送到了万年县外的一个庄子里,而从李适的嘴里苏木,也终于对大唐现在的局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唐的长安城有三支部队,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以及东宫的太子六率。南衙十六卫分为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左右侯卫,监门卫负责巡视皇城以及守卫长安城的所有大小城门,千牛卫是皇帝的仪仗队,形式大于实力的一支部队,其余十二卫负责统率全国所有的军府,由宰相府统一指挥。而北衙六军分为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驻扎在皇城的北边,由皇帝直接指挥。东宫的太子六率分别是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是太子的私人卫队由东宫直接领军。
最近几十年来,高官显贵的权势越来越重,商人豪强的财富越来越多,致使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唐王朝开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府兵制也就不出意外的土崩瓦解,募兵制随即取代了府兵制,府兵制的时候,地方折冲府屯田种地,适时练兵,被抽到府兵轮流守卫边疆或者是驻军长安,其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有自己的保证,毕竟作为府兵都是自己准备马匹和甲胄刀枪,为了生存,给自己的装备都是最好的。
实施募兵制之后,没有土地的男子或是纯粹的流民才会报名参军,就是为了吃军饷,马匹、甲胄、刀剑也都是朝廷统一供应,受制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捉襟见肘的军费,质量相对也就差了很多。而长安城周围的人参军时更多的也会选择待遇更好的北衙六军,毕竟那是皇帝的亲卫,军饷军械都是最好的。
现在的大唐,府兵制消亡,负责募兵的从各折冲府变成各道节度使,每一道的节度使在各自的管理区域招募兵卒、收拢流民,训练之后择优送到边境戍边或者拱卫京都,但是这些节度使是否真的会把最好的兵卒,最好的甲胄兵器送给别人是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统率各地大军的南衙十六卫的兵卒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战力越来越低。从此引发了统领南衙十六卫的宰相府和各道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也是唐玄宗想看到的。
前太子李瑛的死,是横亘在前任宰相李林甫和现任太子李亨之间的一道巨大伤口,唐玄宗不是不知道李亨和旧太子李瑛之间的感情,也不是不知道李林甫的支持的是李瑁,但是玄宗还是那么做了,在处死自己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之后,便把这个国家继承人的太子之位给了自己的三儿子,当时的忠王李亨。前太子李瑛是怎么死的,明面上来说是唐玄宗被自己的宠妃武贵妃蛊惑,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宰相李林甫的临阵倒戈。所以在李亨被封为太子之后,最大的一个敌人就是宰相李林甫,而国家继承人和国家宰相之间的互相制衡,正是那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所想看见的,而现在的宰相杨国忠,自然也是李隆基选择的结果,自古相权和皇权是对立的,而唐玄宗却把这个对立变成了相权和太子的对立。
崇化坊,在长安城的外郭城墙的中间区域,离西侧外郭三个城门: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的距离都不远,是右监门卫士卒及其家眷的重要聚集地,长安城内一共有三个这样的坊市,分别是西城的崇化坊、南城的安乐坊、东城的广德坊。而在长安城外的万年县,有一个巨大的庄子,居住就是从监门卫退伍的军卒及其家眷,而这一切都是广平王经营多年的成果。李适的老爹广平王,自小就在军中长大,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差别,军队前后的变化他有最深刻的体会,所以在这崇化坊给府兵制度留下了最后的一片空间。
而那个穿着麻鞋的老人,苏木也终于知道了他的身份,孔圣人的后代子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文宣公。
可无论苏木怎么问,苏木都没能再从李适的嘴里听到更多的东西,许是说累了,也可能是因为后背不痛了,现在的李适趴在歩辇上睡得格外踏实。
苏木现在满脑子的问题,李适的目的是什么?李震去涪州真的是运荔枝的吗?那块木牌子的来历?老先生为何要确定自己是否为李适?又为何要让自己去国子监。 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人,为何会说是自己爷爷的旧友?又为何他给的 一个木牌牌就可以挡住朝堂内所有人明面上的攻击呢?这一切,苏木想不到一丝一毫的可能性把这他们 串联起来,自己只是一个后世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迷雾一样的环境苏木根本就看不透。
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苏木准备好去国子监了,虽然不知道那边会发生什么,但是相比去其他的一些人一些事,国子监这个唐朝的学校显然是危险程度最低的。
国子监在皇城东南角的务本坊,和兴化坊差不多大的一个坊市,国子监就在务本坊的西北角,占地面积很大 。苏木把木牌拴在腰上,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务本坊,也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国子监,国子监门口看门的杂役甚至连阻拦的意思都没有。
可是进来容易,进来之后去哪里却是一个大问题,他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