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姜青黎还以为陆川柏一出差就一个多月,回来怎么着也得好好休息个两三天再去上班。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陆川柏就急匆匆地出了门,说是要去单位忙活,而且这段时间估计要加班,晚上回来得比较晚,不用等他吃饭。
姜青黎愣了一下点点头,她在心里失笑,以前怎么没发现陆川柏竟然还是个工作狂。
不过,看他这个样子,估计是真的忙,而且还是到了紧要关头的地步。
陆川柏是真的忙,这次出去交流学习,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鹏城机械厂的工程师确实有能力,而且还不是那种藏着掖着的,困扰他很长一段时间的难题在鹏城得到了点拨。
自从对自行车进行改造,且改造成功之后,他对驱动器就着了魔,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能用于汽车的驱动器。
这些年,国内的汽车厂一直依赖于国外的驱动器,国家汽车制造业一直受制于人,他迫切想要研发一款属于自己国家的驱动器。
可惜以前因为手头上的零件有限,而且没这本有接触过汽车,就算托龚教授的福来过汽车厂几次,也上手了解过汽车的零部件,但那终究是不够。
所以,当得知自己毕业分配的单位有汽车制造厂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汽车制造厂。
上班以来,他就没有停歇过对汽车的研究,除了总工交待的工作,他一直致力于研究驱动器,后来终于有了些眉目,但是却一直触摸在边缘不得深入。
这次去鹏城出差,他结实了鹏城汽车厂以及过来交流学习的其他厂子的专门研究驱动器的工程师,大家互通有无,陆川柏发现自己终于能拨开迷雾。
姜青黎对他所忙碌的事儿略知一二,不过也没有时间深入了解。
因为她正在看前辈给的厚厚一沓资料,为即将到来的重要会晤活动做准备,这次活动不仅是外交部的领导要出席,就连上头的打领导都要出席,两国以后关系走向就看这次活动了,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
本来,这次活动是没有姜青黎这种到单位还满半年的新人的份,像他们这种新人,只能做做前期的打杂和后勤工作。
不过司长临时决定点名让她跟着出席,这次机会就姜青黎而言非常难得,容不得她有半点分心。
于是,顶着另外两人羡慕有嫉妒的视线,姜青黎郑重其事地接过孙向华递给她的资料。
经过几天时间,姜青黎几乎把资料倒背如流,而且还跟贺教授请教了不少关于该国领导以及来访人员的一些不为外人知的习俗和习惯等等。
很快,两国会晤时间到了。
姜青黎跟在孙向华身后进入会议室,期间还看到顾师兄朝她点头示意她别紧张。
虽然因为前世周游世界,网络泛滥,姜青黎也是见过不少国家领导人的,但是这么近距离接触还是头一次,说不紧张是假的。
看着只在网络上以及书本上见过的大领导,姜青黎觉得手心有些汗湿,虽然她这次也只是充当一个小虾米角色,但是姜青黎她暗暗掐了自己一把,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
这次会议,孙向华作为我方的翻译人员,他身材笔挺地站在大领导身边。
会议很快开始,她的精力高度集中,耳朵高高竖起将双方人员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将对方发言人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尽收眼底。
每次对方话音刚落,孙向华总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将对方的话翻译出来,就连情绪都非常得体到位。
大领导也总能第一时间说出最得体的应对话语,孙向华又将大领导的话翻译给对方。
这一次,姜青黎清楚地发现她跟孙向华这些前辈们的区别,双方的对话她都听得一清二楚,也能知道对方的意思,如果是在日常工作中给她一支笔她能龙走蛇行地写出最恰当的翻译。
但是处于现在这种状况,即使她知道应该怎么翻译才是最好的,但是在说出口的那一瞬间估计也会心口不一,词不达意。
果然,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双方的商谈在友好的表面下蕴含着刀光剑影,稍有不慎就会受伤,姜青黎的心情犹如大海上的风浪,波涛汹涌。
两天时间,双方整整商谈了四次,在别人看来或许两天时间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是对于姜青黎等人而言,这两天堪比两个星期甚至是两个月。
双方商谈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双方私底下跟自己智囊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商讨时间。
姜青黎始终秉持着一个学习者的态度,听着领导和前辈们研究讨论,最终从n条谋略中精炼出对我国最优,对对方也有利的一条。
最后,双方达成友好协议,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利益,至少今后十年里两国都会保持着友好的态度。
这一次,姜青黎学到了很多,也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
原来国家虽然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但是咱们国家的领导并不是一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