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仨儿先去了陆家和家里,虽然陆家和当了公社书记,不过除了已经去县里上班的儿子,其他人依旧住在河湾大队,公社到河湾大队这段路都是水泥路,而且陆家和也有自行车,来回也方便。
他们到的时候,陆家和还没回来,蒙金花带着儿子儿媳妇儿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上了年纪的妇女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喜欢唠叨,蒙金花跟陆青青絮絮叨叨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会儿说他们太客气了,带这么多东西过来;一会儿打听陆川柏夫妻一家的情况;一会儿打听陆青青上班的情况,最后还神神秘秘地问陆青青与贺大丰的事儿。
陆青青在心里直呼招架不住,最后不得不以“还要到xxx家拜访”为由才得以脱身。
乡下人嗓门比较大,出了院门,陆青青还听到堂嫂‘压低’声音,“娘,您这样问青青和大丰的事儿合适么。”
蒙金花道,“那有什么不合适的,你看看青青现在这通身气派,不仅是首都大学的大学生,还在首都的高中当老师。
大丰虽然也有本事,这两年也挣了些钱,但是终究配不上青青,如果你家大丫是青青,你乐意大丫嫁给大丰?”
堂嫂,咳咳,虽然但是,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两人的婚事是双方父母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应该黄不了。”
陆青青:……知道你们要背地里说悄悄话,好歹声音小一点儿啊,她这个当事人听得一清二楚。
陆白杨和陆衫松对视了一眼,须臾后两人耸耸肩,村里人的想法他们不说猜了个十全十,但是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不过这些人估计想多了,他姐跟大丰哥感情好着呢。
“咳咳,走吧,先去堂爷爷家,速度快点,一会儿还要回来做完饭。”
这会儿她无比庆幸中午去大伯家吃饭的时候把给大伯和几个堂哥堂嫂家的礼物都带过去了,不然这点时间还真不够用。
接着姐弟仨又继续新一轮的拜访,耐心回答着大家大同小异的问题,又极力拒绝了一家又一家的留饭请求。
从陆忠军家出来的时候,姐弟仨儿都齐齐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只剩最后一家了,最后三人又去了李三奶家里。
李三奶家是姜青黎拜托他们帮忙走一趟的,想当初姜青黎也是看了李三奶奶的竹编手艺才有了工艺品厂的前身-竹编队。
后来更是靠着李三奶精湛的竹编手艺才将东西卖到了省百货大楼,从而得到了去广交会的机会,最后在广交会上一炮而红,这才有了河湾大队欣欣向荣的气象。
说起来姜青黎和李三奶也算是忘年交了。
岁月不饶人,李三奶和李三爷中年丧子,老两口俩儿好不容易把孙子拉拔大,现在曾孙都三岁多了,李三奶老两口早年吃了不少苦尽管后来日子好过了,不过身体的亏空也难不回来,老两口看着比四年前更老了。
此时,李三奶正坐在凳子上,手上编织的动作不停,眼睛却看着在院子里满地跑的小曾孙。
“三奶奶您忙着呢。”
李三奶眯了眯眼,好半饷才看清门口的人,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起身迎接。
“嗐乱折腾的,你哥和嫂子不让我下地,我这也闲不住。听说你们今天回来,怎么有空过来了。”
李三奶口中的哥和嫂子,说的是她的孙子李泽涛和孙媳妇儿王大梅,现在李泽涛是厂里的骨干翻译,王大梅更是工艺品厂的副厂长。
两人不想两位老人太忙碌,所以都拘着他们不让他们下地,李三奶忙碌了一辈子,没事儿做总觉得浑身不舒坦,这不,在家看曾孙的空档还能编点东西。
她是老手艺人了,编个简单的东西压根儿不用看,都是凭感觉来。
李三爷也一样,他现在是工艺品厂的技术顾问,有空没空到工艺品厂溜达溜达,看看徒子徒孙们的手艺,再指点一番。
陆青青顺着李三奶的力道坐了下来,“这次回来,我嫂子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来看看您和三爷爷,您二位身体怎么样?您这小曾孙可真敦实。”
李三奶听了直咧嘴笑,瘪了的嘴都扯平了,“难得小黎那丫头还记得我们,她现在怎么样了?大学毕业了吧,那丫头一看就聪明得紧肯定分配到了好单位。
这哥皮小子叫壮壮今年三岁了,可不敦实么,好东西没少吃,现在的小孩享福咯,我们那会儿哪有这么多好东西吃。”
陆青青掏出了两副老花镜,“三奶奶,这是我嫂子给您和三爷爷买的老花镜,戴上了老花镜看东西更清楚,您二位是手艺人,想来应该用得着。”
李三奶,连忙哎哟哎哟地练练摆手,“这可使不得,这宝贝得花不少钱吧。”
陆青青把老花镜塞她手里,“这是我嫂子特地买的不能退,退了也不退钱,您老就放心用吧,不然我到京市可不好跟嫂子交待,您戴上事事看效果咋样。”
她刚才就发现李三奶有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