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山呼万岁,肥水不流外人田!
申时,百官诸将得入宣室殿。
申正时,刘彻亲临宣室殿,由谒者宣读昭功诏书,庆功宴正式开始。
席间刘彻先与群臣共饮三杯,随后便问起了李息与徐自为此战的经过。
二人自然不敢隐瞒,当即从刘据前往北军提出作战方略开始,到刘据发明的“天灯”,再到最后全歼羌人,捡此战中重要的事情依次说了一遍。
当然。
这两个家伙也不是傻子,像什么“十万军功”之类明显像是刘据在算计刘彻的话,则统统加以省略,免得给刘据引来麻烦,也免得给自己惹来事端。
因为他心里有数,他这回只是让公孙敬声复制了不久之后即将发生的“山呼万岁”事件,或者也可以说成“嵩呼万岁”。
“嗯。”
竟有如此胆识、魄力和头脑,这不是类父又是什么?
百官皆知。
“……”
或者就算有些人明知是假,又有谁敢站出来当众指出刘彻没穿衣服呢?
历史上他们不敢,难道现在就敢了?
并且在这之前,公孙敬声已经私下与先登营的将士和谪戍卒达成了共识,现在他们就是利益共同体,就算有人去询问,也只会得到相同的答案。
再说起那个“天灯”。
“与末将一同冲杀至此的将士和谪戍卒又齐呼‘汉天子万岁’,竟将那羌人首领震得僵在原地不能动弹,两名谪戍卒趁机冲上前去,一人夺刀,一人抱腰将其制住。”
“正是!”
“羌人首领见状虽已慌乱,却还欲挣扎逃生。”
“末将亦手起刀落,一刀斩下其头颅,夺下中军大旗,又将其头颅悬于旗杆之上示众。”
公孙敬声这番说辞,说扯吧,的确是有那么点扯,可是他们也不敢妄言真伪,毕竟这个时代他们就算再理智,也不是全然不信鬼神之说。
如今“祀”与“戎”相辅相成出现在了一场战事之中,谁又能断言公孙敬声说的是假话呢?
“此时营中不知是谁大声附和了一句:‘这是祁连山的呼喊,汉天子万岁!’”
而西羌呢。
公孙敬声接着又微微躬身,将刘据教的词娓娓道来,
以刘彻数年前漠北之战的强度,只怕五十个西羌都早已灭绝,匈奴若非跑得快跑得远,而汉军又对北海一带了解颇少,八成也是要灭国的。
反倒无心插柳从他身上爆出了金币,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正待末将心急如焚之际,忽在冲杀声中隐约听见山峦中传来阵阵低吟。”
“……”
不过这倒也并不能证明刘据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不远处的父亲公孙贺看到这一幕,心中暗骂了一声:“蠢材,上不得台面!”
这话刘彻可就爱听了,当即来了兴致。
“末将与先登营的将士和谪戍卒能够立此战功,那莫名自山峦之中传来的阵阵低吟至为关键,那声‘汉天子万岁’,定是祁连山的感念,是陛下于长安赐予先登营将士和谪戍卒的福祉。”
若是二人所言非虚,此物恐怕已经可与前些日子齐王进献的“天禄箱”相提并论了吧?
话说这届皇子都是什么怪物?
后世学者一致认为,这件事其实就是术士联合地方官员策划出来的闹剧。
毕竟刘彻点了李息和徐自为为将……
不管他们对李息和徐自为有多少了解,也不管他们此前是否猜到刘据在这场战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刻都不能不重新审视刘据这位太子。
刘彻则早在一月之前就猜出了一些端倪,对此倒并不感到太过意外。
“汉天子万岁?万岁……”
“不必起身,你就坐着说吧。”
“末将不敢!”
而刘据则只是不动声色的冲其合了下眼皮,示意他安下心来。
“于是我亦大呼‘汉天子万岁’,全营将士与谪戍卒亦高呼‘汉天子万岁’,刹那间我等只觉得周身上下涌入一股无法言喻的力气,犹如得到神助!”
然而此刻公孙敬声的腿却在微微颤抖,不自觉的瞄向刘据。
刘彻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意境,脸上逐渐泛起一抹红光。
他现在才多大年纪。
也包括这个“天灯”,齐王刘闳早就与他说过刘据还有许多像“天禄箱”一样的好东西。
没想到这回命他去做中监军。
“末将,代先登营的将士和谪戍卒铭记陛下恩泽!”
“末将率领先登营将士和谪戍卒打头阵,只有舍命拼死冲杀。”
“那日我大军将羌人团团围住,羌人首领非但不投降还欲顽抗到底,李将军与徐将军劝降不成,随即下令全军出击。”
“若非如此,我等此战恐怕生死难料,遑论建立此功?”
《汉书·武帝纪》有云:
“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既然术士和那些地方官员能用,而且用的还很成功,甚至引领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万岁”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