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说他爷爷一大早就去找族长了,说是有要事相商,“兴许是商量春耕育种的事。”
说完,还期待的看了秦瑶一眼,今年大家伙都指着她出来指导大家如何育种,达到她家去年亩产五百斤的高产量。
秦瑶操着囤粮的心,没空和刘琪多说,一把扯过想进村长家混早饭的刘季,又赶到族长家。
两个老头果然在一块儿,不过并不是商量育种一事。
秦瑶进了门,一口水没喝,对两位老人说了自己对村中各家余粮不足的担忧。
“你想囤粮?”村长和族长齐声问,眼神看起来和她想象中的怕麻烦完全不一样,俩老头眼睛呼哧一下就亮了起来。
秦瑶一挑眉,试探道:“二位也在想这事?”
村长和族长赶忙一点头,巧了这不是!
二老赶紧拉着秦瑶坐下,告诉她,他们正准备用她去年交给公中的石料钱买点粮食回来,接济村中那几户特别难的族人。
至于修路的计划,就只能延后了。
但又怕其他族人不同意把钱用来卖粮而不修路,两人正商量对策呢。
这笔钱攒到现在,有一两六钱了,按照现在糙米三文一斤的价格,能买五百三十三斤。
若是从前,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但今年公中正好有这份钱,便想用它先接济族人。
毕竟借粮这种事,也要先有粮食才舍得借,他们虽然是村长和族长,但也不能逼着大户借粮给其他村民,顶多出言鼓励一下,最终还是只能看个人自觉。
秦瑶瞅了刘季一眼,看看,这就是领导人的格局!
村长和族长年纪阅历都摆在这,考虑得比村里年轻人们长远,五六月份的粮食缺口官府说能补上,但谁知道是真是假。
说到底,自己的性命还是得自己多操心。
这一点倒是跟秦瑶的想法不谋而合,三人一合计,要囤就多囤,全村一起囤,粮食还怕多?
有秦瑶想囤粮在先,村长和族长对村里人多了几分信心,中午就召集得闲的村民,询问大家伙的意见。
可惜,情况和预计的完全不同。
家里存粮够的,不想花费这个钱。
家里存粮差一点点的,想去跟其他亲戚借一点。
家里存粮不够的,苦涩一笑,表示他们想囤但没钱。
最后所有人看向族长和村长,您说这到底怎么办好?
村长气鼓鼓的一摊手,“凉办!”
反正该提醒的他们都提醒了,大家伙不乐意集体买粮,那就各家自己准备,福祸看命。
族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们咋就不知道学学人家秦娘子和刘季,人家也不缺粮,但都知道要囤点,别舍不得你们手里这点银钱,万一今年秋收收成也不好呢?”
田地遭了虫害,本来就要提前做好减产的心理准备。
没钱那几家本来就是村里最穷的,闻言也只得苦笑,他们这条件,借钱都没人愿意。
只能等春耕后进城找点短工干,看看能不能混口饭吃。
族长和村长对视一眼,看刘大福和刘老汉这些在村里有名望的都在,干脆把一开始的打算说了出来。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祖上又都是一家,本就该互帮互助。”
“原本这份钱是要拿去修路,但现在出了这件事,早点思虑总是好的,我和村长想问问大家伙,能不能把这份修路钱暂时先借给他们那几家买粮?”
说的是哪几家,在场众人心知肚明,齐齐看向那几个麻衣都穿不整齐的族人。
刘季在秦瑶的明示下,第一个举手表示赞同。
那几个穷苦的族人惊喜的看向他,似是没想到他们从前最看不起的刘老三,居然还会有如此义举。
刘季一挺胸膛,心道老子今非昔比,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刘季。
现在的他,是刘童生季!
刘老汉欣慰的看着自家三儿,也举起了手,“我们家也同意。”
刘大福也同意。
有人带头,陆续又有好几家举手表示同意。
最终同意的占大多数,族长和村长把钱拿了出来,当着族人们的面,借给了那几家最穷的,画好押留了凭证。
当然,钱不会直接给到他们手上,村里要找人先把粮食买回来,再按照他们借的数额兑换相应数量的粮食。
这笔钱说是借,但大家伙心里都知道,这是村里的救济。
有钱能还自然好,还不上也别太指望。
不少投反对的村民出了祠堂都不服气,两波人吵闹了好一会儿才消停。
但也有人得了提醒,决定听村长和族长的话,准备囤些粮食。
刘老汉一家还有点拿不定主意,邀请秦瑶夫妻两回到老宅商议。
知道夫妇两还没吃早饭呢,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