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农家巨子的许放在郭嘉的带领下,不久便抵达了太子府邸。当许放见到扶苏太子时,他即刻俯身行礼,以表达对其崇高的敬意。扶苏太子则和煦地笑道:“巨子,我们久违了,你近来可好?”
许放恭敬地回答:“太子殿下,您过誉了。承蒙您的关照,我在咸阳城内生活尚算安宁,只是生活稍显闲适,无甚要事可忙。”
扶苏对着他道:“今日来就是有一件让你忙碌起来的事情,前些日子本宫偶然获得一物名为‘红薯’,此物可亩产千斤,对于农作物你们农家是最有话语权的,所以今日特意把你请来。”
许放听闻“红薯”之名,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随即露出兴奋的神色。他深知,若能种植出亩产千斤的作物,那将是对大秦帝国乃至整个天下的巨大贡献。他连忙问道:“太子殿下,这红薯果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若是真能亩产千斤,那将是大秦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
扶苏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本宫所言并无半点虚假,你且看看此物便知。”说话间,只见他缓缓地伸出手臂,将手伸进衣袖之中,摸索片刻后,掏出了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然后,他动作轻柔地将布包解开,里面的东西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竟然是几颗颜色鲜艳、形状奇特的红薯!
许放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惊讶之色。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从扶苏手中接过红薯,捧在手心里仔细端详起来。作为农家巨子,他对各种农作物可谓是如数家珍,但眼前这些红薯却让他感到格外新奇。他用手指轻轻地摩挲着红薯的表皮,感受着那独特的触感,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望向扶苏,开口说道:“太子殿下,这红薯的确是非同凡响啊!倘若真像您所说的那样,每亩产量能够高达千斤,那么确实值得一试。只不过,关于这红薯的种植方法、所需的土壤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等,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才行。”扶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你说得没错。”
许放接着说道:“太子殿下,既然您信任我们农家,愿意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那么我们自然会全力以赴。不过,这红薯的种植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全力支持,以便我们能够尽快地将这红薯推广至全国,造福天下百姓。”
扶苏听后,点点头道:“这是自然。本宫既然决定让农家来办此事,自然会全力支持。你回去之后,可以召集农家的精英,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对红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同时,本宫也会命人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确保你们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许放听后,心中感激不已,连忙俯身行礼道:“多谢太子殿下的大力支持!我们农家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
扶苏微笑着扶起许放,说道:“巨子不必多礼。本宫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红薯定能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到那时,天下百姓将会受益无穷,我们的大秦也将因此更加强盛。”
许放听后,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深深地看了扶苏一眼,然后恭敬地退下,准备回去召集农家的精英,开始红薯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在许放的引领之下,一个以研究红薯为核心的农业小组在农村地区迅速成立,他们致力于对红薯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研究。他们对红薯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所需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且不断地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试验,寻求改进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红薯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产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红薯的种植方法很快在大秦帝国的各个角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广大农民朋友们开始尝试种植这种作物,并惊喜地发现,红薯不仅具有出色的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特性,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易于存活。四个月的生长周期转瞬即逝,丰收的季节如约而至,全国范围内的红薯产量统计结果喜人,大部分地区的亩产量已经超过了千斤,有些地方甚至突破了两千斤的产量。
这一喜人的丰收成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开,人们纷纷将功劳归于太子扶苏的英明决策。各地百姓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他们为今年的丰收感到自豪,也为太子的善举感激涕零。红薯的推广和普及,从根本上解决了秦国百姓的温饱问题,让他们不再受饥荒的困扰,对此,百姓们对太子扶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咸阳城的太子府内,太子扶苏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帝皇心经。就在此时,他的脑海中突然传来了系统的提示音:“叮!恭喜宿主顺利完成监国任务,获得秦国百姓的广泛认可,现奖励《紫府宝典》一部、固本培元丹一百枚、精元丹五百枚。”
扶苏体内的真气再度迅猛流转,他立即调动功法,不久便完成了一个大周天的修炼。审视体内真气,此刻已基本呈现液态,依据功法所述,他距离金丹期仅一步之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