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人中,洪承畴是最难的!这里面不仅是大臣的争论,还有臣和孙阁老的一些想法!”
袁可立拱了拱手,脸色严肃了下来:“洪承畴是三边总督,已经是正二品了,兼佥都御史,内阁六部对现在对挂什么衔产生了争议,
六部觉得让挂右副都御史,内阁的意思挂兵部侍郎衔,
六部的意思是,洪承畴已经掌控三边军务,再加兵部侍郎也没有意义,不如挂副都御史,帮忙监督陕西政务,
内阁的意思是,既然洪承畴统兵能力强,那就加兵部侍郎,让他在军务上加强,
两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在空着!”
“袁爱卿,坐下说!”
“大伴,赐茶!”
崇祯将奏疏放下,转身坐到软榻上:“袁爱卿,你和袁爱卿的想法是什么?”
“陛下,臣接下来的话有些大不敬和僭越,请陛下恕臣无罪!”
“袁爱卿,你是了解朕的,只要对大明有利的,朕都能听的进去,说吧!”
袁可立重新坐下,深吸了口气:“陛下,自土木堡之后,大明重文轻武,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外敌犯边的屈辱,
重文轻武的后果就是缺少具有很高战略眼光的帅才,这也是为何大明屡次出征蒙古,却没有太大收获的原因了。”
“陛下登基以来,提拔了不少将领,诸如满桂、黑云龙、杨肇基、孙传庭、周遇吉、曹文诏等等,都可以说是良将,将才。
这远远不够,因为陛下要让周边诸臣服,这非帅统兵不可。
陛下在龙井关和草原之战的调度,有太祖成祖风范,可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可能时常御驾出征的,这个时候,帅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目前的情况看,大明具备帅才潜质的有两人,臣说的是有潜质的,成不成不好说。
一是袁崇焕,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却被他的性格缺陷所阻,过于专横、自信、暴躁,
如果这种性格改不了,他永远都只能是一个还不错的将才,
而且从历次的表现中看,他擅长防守战。
更大的问题是,以如今调查的结果看,对大明的忠还需要考量。
第二就是洪承畴了,虽然之前没有经历战争,但在这一战中展现出的调度、布局,对人心的洞察等等都堪为上上之选,
而且从自入官场开始,几乎各个层次的官职都经历了一遍,耐得住性子且果决,如果给机会培养,或许真能成为一名帅才,最不济也是半帅之才!
但他也是有短板的,过于狠辣、刚直、短于承受和抗压,也需要有人在旁边提点和监督。”
ps:洪投降那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还未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到现在了,环境能造就人。
听完袁可立的话,崇祯愣住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袁可立和孙承宗想这么远,竟然会想到培养一名帅才。
更没有想到会如此看好洪承畴。
什么叫帅才?
有道是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将将者,谓之帅也!
再说的通俗一些,那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袁爱卿,你这么看好洪承畴?”
“不是看好的问题,是按照大明现状选择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是年龄,他才三十六岁,这是最大优势。
几年后臣等离任,他刚刚成长起来,二十年后,他才不到六十岁,
到那个时候,讲武堂的学生都成长起来了,后继有人,如此大明至少能镇压周边诸国百年。”
“袁爱卿,那你和孙爱卿呢,你们两人都是当世名臣,不是帅才吗?”
“我们?”
袁可立没想到皇帝会如此问,顿时愣了一下,但随即道:“陛下,臣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
纵观这官场的四十余年中,虽然也曾带过兵,也出了一些成绩,但臣更适合理政,
如果臣再年轻二十岁,有如今的局势和陛下的信任,或许会成为帅才吧,
至于孙阁老,和臣一样,也是善于理政,且过于保守,也不是帅才。”
“袁爱卿谦虚了!”
“不是臣谦虚,实在是年纪大了,人到暮年的时候,对有些东西就有了敬畏,就没有了年轻时的狠劲和冲劲,这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是致命的。
臣等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了,更干不了几年了,有些事情得提前规划一下,趁着现在还有精力,培养一下!
陛下还年轻,未来有大把的时光,臣相信,即便没有臣等辅助,以陛下的雄才伟略,四夷臣服、万国来朝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臣等这一把或许能让陛下在以后的路上会轻松一些。”
“袁爱卿……”
崇祯轻声说了一声,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