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哈哈一声笑,继续观瞻造纸用的东西。
此时,两人来到一个大容器面前站定。
面前的大容器由两部分组成。下方像是一个巨大的瓦罐倒扣着,并开了口子。上方则是一个高约一丈的大木桶。
“这是煮徨足火。将浸泡好的竹子,放入徨桶内,并掺入石灰,蒸煮八日八夜。用了这个神器,造出来的纸张就会洁白如玉了。”
……
“这是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贴在墙壁上。两排土砖竖立,中间空着,砌成夹巷。只要在巷中堆柴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就会被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
李十三这才恍然大悟,“之前不明白用来做什么,一头雾水,等知晓了才懂得其中道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
倪土点了点头,此时的人不是不聪明,而是眼界和思路受阻,这个如同一层窗户纸,只要捅开了便能想通了。
两人又设计了一下,加了一些工序,保证每道工序隔绝开来,确保不泄密。
为了要使自己更漂亮、更出色,倪土想出许多化妆美容术,同样地又为了要使纸更合乎人的要求,不断地寻求新的纸加工美容术。
通常处理粗糙不平的纸面所采取的方法是砑光,经过砑光的手续之后,纸面不仅变得平滑、具有光泽,而且还增加了纸张内纤维间的密实度,使得纸张的韧度也跟着增强。
砑光有单面也有双面,双面砑光的纸多半属于较厚实的纸。
纸张内交织的纤维造成许多的空隙若是直接拿来写字或印刷时,油墨会透过空隙,把纸的反面也给弄污了。砑光的方法固然不错,但不能全然解决这个问题。要是能在纸面上打上粉底——涂抹一层白色粉末的话,不仅可将空隙全部填补起来,还进一步地改善了纸面的光滑度及白度。
纸面涂粉的方法,倪土想到的是将白粉与黏胶液混合后,用排笔均匀地涂刷到纸面。白粉可能是化学成份为碳酸钙或氧化钙的白垩石灰之属。白粉中还可加添有颜色的粉末,如此一来,就成了彩色粉笺。
排笔涂刷不易均匀,也较麻烦,所以倪土反复试验后,将白粉直接加入纸浆中,抄出的纸不仅纸面有粉,即使是纸张的内部也都填满了粉末,这种纸就与前生的工业纸有些类似了。
倪土知道没有特色,没有成体系的各种纸张,无法叫响品牌,干脆将前生所见到的常用的不同纸张研发出来。
倪土还趁机制造出了可临摹书画的半透明纸张,带有各种花香或者暗底花纹的纸张,将蜡加热熔化后制作出油纸伞的硬纸张,还有可以制作扇面的泥金纸。
为了保证纸张的平滑度,倪土甚至想起了一句俚语“蔡公爷的滑子,不粘我们的帘子”,滑子便是杨桃腾汁液。在纸浆均匀时,加入杨桃腾汁,神奇地让纸张平整富有光滑度。
问遍了匠人才知道这句话兴许是后人硬嫁给蔡伦的。
经过如此加工美容的纸,各具姿色,或莹滑光洁,或色彩缤纷,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数日的日夜操劳,排版印刷,校对装订。
用活字术印刷在新造的纸张上,纸质版的《诗经》全本终于呈现在眼前。嗅着久违的书香气,体会着柔软厚实的手感,轻轻翻看着本本书稿,倪土心潮澎湃。纸质版书稿在前生是那么地普通,普通地几乎可以忽视掉它的重要性。但当自己亲历纸张的诞生与从无到有的活字印刷,才知道书本的意义到底有多沉重。
造纸与印刷的出现,会大大促进教育与知识的普及,不仅让更多的人具有了读书资格,还改变大唐势力格局,让诸侯世家这一艘庞大的船只开始倾覆。
更重要的是这一改变,不止影响了大唐,影响了中华,还影响了整个世界。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金刚经》成为全世界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才被发明出来,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
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传到日本,十二世纪左右传到埃及,十三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华印刷术,十四五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四百年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造纸术和印刷术陆陆续续传到世界后,改变了原来只有贵族或者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世界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被发明之前,朝鲜、日本也用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
不论是用竹简,还是丝帛,还是其他材质,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贵。如同一部《论语》要用一马车的竹简才能写就。而写一部《圣经》,要用三百张羊皮。不适于大量使用的材质限制了知识的传播。
等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而改良后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提前出现后,倪土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