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此时大部分官员还没从太后那一事当中回过神,此时都人人自危,一时竟然没有人出来反对。
叶辰语气缓和了些许,“左相认为周恒能胜任此职吗?”
张泰毫不犹豫地回答:“臣相信周恒有此能力,他虽年轻,但勇猛果敢、忠诚可靠,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深得士兵爱戴。”
叶辰点了点头,并没有立即回应。
他又转向周恒本人,询问道:“你可愿担此任?”
然而先一步站出来的是周文:“陛下!犬子资历尚浅,怕是难担此重任啊!”
叶辰没有管周文的推脱,而是直接做了决定。
“朕意已决,周恒将担任外府衙门正五品同知。”
在场官员们顿时哗然。
这样快速的提拔在大禹皇朝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叶辰沉声道:“传朕旨意,周将军之子周恒,勇猛果敢,忠诚可靠,特任命为京都知府代理。”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回荡在殿堂之中。
叶辰继续说道:“周恒将有三个月试用期限,在此期间需展现出色表现,若能胜任,则正式封为正三品京都知府,反之,则自此丧失官职。”
听闻圣旨之后,朝中官员们心中虽然波动不已,但面上都没有表现出来。
内阁首辅孙武作为众臣子之首,立即跪地:“陛下圣明!”
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跪拜下去,齐声应和:“陛下圣明!”
周恒也跪在其中,面色已经从震撼转为喜悦。
他知道皇上对他寄予厚望,同时对自己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期也充满了信心。
“陛下!”周恒抬起头来,“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定当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叶辰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满意。
他知道周恒并非浪得虚名,在战场上的表现足以证明其潜质。
“朕今日所做决定,并非权宜之计。”
叶辰环顾四周,“朕需要忠诚、勇敢、有能力之人才来辅佐治国,周恒正是此等人选。”
朝堂上再次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叶辰心知肚明,在场许多人虽然表面上表示支持,但内心或许有不同看法。
然而,在太后被囚之后,朝中形势已经足够复杂,大部分官员还在观望中,并不敢轻易表态。叶辰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每一位官员。
在确认众人对周恒的任命没有异议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在整个殿堂中回荡。
“大禹皇朝自古以来,便重视文治武功,今日起,朕将优先录用那些有才学与能力之士,让真正的贤才为国效力。”
“吏部尚书!”叶辰的声音再次响起,“关于科举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如何?”
吏部尚书立即从臣子行列中走出,他清了清嗓子,躬身禀报。
“启禀陛下,经过内阁和吏部多次商议,科举制度改革方案已初步成形,京都及各地府试均已按新制度进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次共有五百余名士子入选,其中不乏卓越人才。”叶辰听完吏部尚书的汇报,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涌现出一丝忧虑。
他深知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于大禹皇朝的未来意义重大,然而如今通过考试的士子数量却远低于预期。
这无疑给了叶辰一个警示,天下士人对朝廷的信任度并不足。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殿下众多文武百官。
“诸位,科举乃是选拔贤才之根本,关系到朝廷未来数十年的根基,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关乎国运兴衰,朕希望各位能够明白其重要性。”
殿内气氛骤然凝重。
他继续说道:“朕在此郑重声明,此次科举考试必须保证公正无私,若有舞弊行为发生,不论是士子还是监考官员,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
话音刚落,整个金碧辉煌的殿堂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官员们脸色骤变,他们都能感受到陛下这一次的决心非常之坚定,看来他是真的非常重视这次科举制度的改革。朝会散去,金碧辉煌的殿堂内只剩下了几名忙碌的宫人在收拾文书。
孙武和张泰走到一旁的偏廊,两人相对而立,孙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左丞,你如何看待陛下今日对科举舞弊的态度?”
孙武开门见山地问道,声音压得有些低。
张泰微微点头,他也知道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窃听后才缓缓开口。
“孙首辅,我认为陛下此举是明智之举,我们应该让天下学子以真才实学取胜,而非通过干预考试结果来获得功名。”
孙武皱了皱眉头,显然对张泰的回答并不满意,他觉得这太过官方,并没有透露出他真正的想法。
他转身面向栏杆,目光投向远处的皇城景致。
“但你也知道,总有些家族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子弟谋取便利。”他轻声说道。
张泰靠近了一些。
“首辅大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若是连基本的公正都做不到,那么大禹未来的根基将岌岌可危。”
孙武深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直视张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