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一句话说出,内阁那边就得忙得要死。
但万幸,之前就让3000说书人立功无数,后来等他们发展到了30000人的时候,狄仁克等人对于叶辰这个想法,还是比较支持。
因此,如今,叶辰提出让说书人推荐一个最具有威望之人,进入内阁,虽然让众人有些不太理解,但还算可以接受。
说白了。
叶辰想要的,可不是什么传统的士农工商,非要排斥普通人,而是四个层级一样效忠于他。
替朝廷分忧解难。
替国家做出贡献。
因此,一开始的改革,他就是不准任何人过于官僚化,并在此基础之上,提拔商人沈三千,以及如今说书人的头头。
充实内阁是名分。
真正让内阁成为官僚集团,儒教,道教,以及实干型人才,商人,农民,工人等一体的机构。
这才是核心!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其一,可以极大团结广大老百姓,抗衡魔帝等人,不至于压力太大,让朝廷出现类似明末崇祯那种乱象。
最终百年不到就亡国。
其二,则是一步步过度到后来的科举制,不至于拔苗助长,让狄仁克等人都反对。
只要慢慢让众人接受,除了官僚集团,儒教士子之外,其他阶层也有人是天才,人才,相信,以后科举制的提出,便是顺理成章了!
“陛下既然有心让天下人一起效命,臣等没有异议,只是,不知道为说书人进入内阁之后……”
“狄阁老你们放心,朕心里有分寸,他进来之后一个名分,和之前的沈三千一样。”
“一个负责全国商人管辖,代表商人替朝廷办事,一个代表天下说书人,管辖3万说书人,替朝廷改革推广政策。”
“各有的安排,各有各的使命。”
“但不会你们内阁产生任何冲突,他们算是内阁里面,暂时游离于六部之外的人,等以后时机成熟,朕才会考虑更多。”
当着狄仁克的面,叶辰既不能说出科举制的事情,让他提前反对,也不能继续任由他们还想让察举制祸害下去。
是以如此,只得一半明示,一半暗示了。
果然,一听这话,对面狄仁克微微一愣之后,心里也有些明悟。
眼前的皇帝要做的可是百年大事,千年大事。
难怪有时候会让他都无法跟上思路。
现在看来,倒不是叶辰过于激进,而是他们对于眼下局势,还是认知不够清晰。
想要真正统一天下,抵挡魔帝,全靠过去的制度和官僚,肯定不够。
早点切割,比晚点被拖累强多了。
为此,哪怕够士农工商的最后三个阶层的人群,进入内阁的机会,也是值得,并且很有必要。
他狄仁克可以理解,要这么做。
无法理解,也要这么做。
这可不是以他或者一两个官僚集团的意志可以抗衡的大势。
纵然叶辰本人!
也都是都这个时代趋势裹挟,不改革,就等死,不想死,就改革,要改革,就得大刀阔斧,细节到位。
否则。
不如不改!
“陛下如此恩重,臣等明白,这就让内阁那边准备一二,也请陛下放心,臣虽然不是百分百明白陛下某些时候的做法,但绝对相信正确性。”
“不过,除了臣之外,其他高层官员,陛下最好亲自和他们通气,以免伤了和气。”
“臣也相信,只要是真心实意替国家,替朝廷,替陛下考虑的人,一定不会反对陛下的改革,只会主动跟进,配合到底。”
狄仁克作为内阁首辅,这话都能说出来,可见,他是真的被叶辰折服。
叶辰这边,自然也是听取他的意见。
一边让那个名为百晓生的3万说书人的最大头头,尽快进入京城,接受狄仁克等人的检阅。
免得还有什么地方不周到。
一边,却也真的亲自召集三大机构的高层,以及三部的队长,锦衣卫指挥使吕毅,准皇后叶灵儿。
乃至于也给两个太后送了信函,征求各方面意见。
这个过程比较浪费时间。
但好在,如今叶辰威望不同,且有过改革成功的经历,众人还是能够慢慢理解适应。
五天后。
也就是大新三年,二月初5!
各路反馈都还算不错。
叶辰大笔一挥,就此让这个百晓生获得一个类似沈三千那种内阁阁员的身份。
有名分。
但没有实权。
给名分,是让他以后更好统领天下说书人,变成这个时代,第一支朝廷的宣传力量。
尽量减弱百姓的误会。
也顺便监督最底层官员是否违规。
不给实权,也是考虑到其他内阁众人的面子,人家当了几十年的高官,贡献很大,分分钟就被人同级,难免不舒服。
真要是惹怒了。
让高层炸裂,他叶辰的位置,也是不稳定的!
这次仪式相对简单。
那百晓生也算聪明人,类似三部首领一样的江湖高手,有了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