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微弱的光为整座城市镀上一层迷蒙的保护色。
中年男人推开房门,在墙角用斧头捣起炭来。
女人刚洗完头发,还没干,准备帮着男人一起生火。
男人笑道,“时间还早,这会凉,你先回屋,别感冒了,我来弄就是。”
女人笑道,“没那么矫情。”
男人摇摇头,“这摊子全指着你呢。我昨天去看了小杭说的那种煤气灶了,确实方便,但成本挺高的,今天再去详细了解了解,如果合适就定下来,省的每天麻烦。”
女人点点头,“儿子说的那种专门烙饼的机器,电饼铛?好像叫这个名,有看到吗?”
男人叹了口气,“没找着,听老板说大城市有这玩意,就是咱这还没。”
女人笑道,“那算了,先这样。”
男人顿了顿,“倒是在铺子里看对一个电视。”
“什么电视?”
“23寸的彩电,个儿挺大,那铺子有点类似小杭的摊子,只不过只收售电器。价格也不高,要四百,我寻思砍砍价三百多应该拿的下。”
女人笑着点点头,“不知道能用的住不,桥桥早想要个电视了。”
“是啊,小杭以前一直磨这个事,这阵子倒是提都不提了。”
女人叹了口气,“这孩子,变化太大了。”
“好在是变好了。”
“是啊。”
“我记得桥桥说,别的同学聊什么电视剧电影,她没看过,融不进去。估计小杭也是一样。”
女人心疼起来,叹了口气,“现在条件好些了,买吧。咱赚钱还不是为了这俩个小人儿。”
初一的课程对于苏杭来说有点小儿科。
一点不吹牛。
对于真正完整读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于成绩一直不错的中年老登来说,这些东西说是刻在骨子里都不为过。
苏杭没有看轻这一切,早自习花了些时间预习。
只不过将语文课本,整本都预习了一遍...
六点四十五到校,五十集合跑早操,七点早自习开始。
七点半下课,四十五打预备铃,五十正式开课。
一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
九点半下楼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十点继续上课,直到十一点四十下课。
这便是初中生完整的一个上午。
下午两点半上课,四点十分会有半小时比较长的休息时间,直到四点四十五上最后一节课,五点半准时放学。
双休,法定节假日准时休息,还有寒暑假。
小时候怎么会觉得上学痛苦呢?
这不比996强了一万倍?
还是年纪小,脑子不好使。
上个高中,考个大学,考个研,读个博,再上个岸,人生又多了十几个在校的年头,岂不美哉。
笑得有些开心的苏杭被李志杵了杵,班主任老刘面色不善的望着苏杭。
苏杭疑惑的挠了挠头。
李志轻声道,“老刘让你站起来呢。”
苏杭啊了一声,推桌子靠板凳的叮叮哐哐半天,才站了起来。
哄堂大笑。
老刘拍了拍桌子,怒道,“安静点。苏杭,你笑什么呢?”
苏杭瞅了瞅课本上《春》,开始胡说八道。
“春天大伙都见过,似乎和文章中的不太一样。我小时候在村里,其实没这么美好,土哄哄的,风特大。除了一些小小的绿色能显出来些生机,别的便没什么了。农民忙着翻地,播种,劳累的很。孩子们呢,没父母管,撒开欢的跑,跑的太远,也会被父母拽回来一顿打。”
众人笑出了声。
“同城更别提了,大风,黄沙,还有煤渣子。洗头出的门,回家就能洗出一盆子沙土来。杨树柳树到处都是,绿意盎然是有的,只是杨絮柳絮也太多了些,路过就能掉一脑袋。城市没山没水没风景,除了一群傻乐的孩子,似乎也什么都没有了。”
有人笑道,“就是就是,我也觉着写的假,一点都不符合实际嘛。”
有人反驳道,“人家只是表达那个积极向上的意思,你不懂就别瞎说了。”
“那得实事求是吧?”
“抬杠了不是?”
“文学算是艺术,加工一下不是很正常嘛。”
“作者写这个是哪一年?也许那会的城市就是这个样子呢!”
苏杭摊了摊手,笑道,“所以我在想啊,作者说的这地方指定不错,有机会我一定去一趟。”
刘春芳咳嗽了两声,“你坐。”
“艺术源于生活,将美好的东西揉在一起,引申出更美好寓意,这是写作常用的加工方法。”
“这地方有没有,无从考证。但老师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你拥有发现美好的眼睛,哪里都有这样的美好。”
“这篇文章朱先生写于1933年,当时他...”
老刘的声音逐渐高了起来,普普通通一篇课文讲解,倒是成了讨论课了。
李志偷偷给苏杭比了个大拇指,苏杭心中则有些无语。
个子小被安排在前面,真是做什么都不方便。
王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