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雨滴开始逐渐变得密集,杨铸皱了皱眉:“林主管,咱们先回去吧!”
林可染却恍若未闻,杵在那不知道在想什么,好一会才抬起头来,有些神情诡异地看着他:“虽然从商业逻辑上来讲,你的咖啡联动计划完全不靠谱;但从我的直觉告诉我,你又是认真的……杨铸,你能再说的详细点么?”
杨铸掸了掸肩膀上地雨水,抬头看了看夜空中已经完全消失的星光,有些无语:“姑奶奶,咱能不能明天再聊!?”
“走走走,赶紧先回去!”说着打开手电筒向前走了两步,便示意林可染跟上。
孰料林可染动都不动,依旧待在原地:“你先回去吧,这事没想清楚,我睡不着。”
杨铸一头黑线,转身走了回来:“我说林大小姐,咱们接下来还有一堆事需要你出马呢;你感冒了咋整!?”
林可染摇了摇头:“没事,山间多阵雨,我去树底下躲一会就行;而且我身体好,淋点雨感不了冒!”
杨铸感觉自己的牙疼得厉害:“大姐,你以为这是在哪!?山里面晚上本来就冷,淋了雨后被风一刮,你以为你那小身板能抗的住!?”
说着便过来拽她的袖子,打算硬拖着她走。
孰料林可染的犟脾气上来了,死活不肯回去,偏偏杨铸又不好真的用强,于是足足拉扯了好几分钟。
轰隆隆!
随着一阵更响亮的雷声,夜雨一下子增加了力度,瞬间猛烈了起来。
半边身子都被雨淋的杨铸被风一吹,顿时打了个冷战;看了看地面上已经开始形成地小水洼,叹了口气,这下好了,想回都回不去了!
挠了挠脑袋,杨铸拿手电筒晃了晃:“走吧,去树底下避雨去,只希望到时候别那么倒霉,万一被雷劈了,解释都解释不清楚!”
林可染听着这句充满烂梗的话,嘴角翘起了个弧度;心想以你这家伙的品性,被雷劈也不冤!
不过这次她倒没有拧巴,乖乖地跟着杨铸跑到最近的树下去躲雨。
三十秒后。
杨铸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又看了看上方虽然不大,但基本上可以遮得住两人的树冠,微微舒了一口气;虽然依旧有零星的雨滴从树冠缝隙间滴落下来,但好歹不用淋成落汤鸡了。
还没等他说点啥,林可染却率先发话了:“杨铸,我有几个点没想清楚,你给我说说。”
接着,也不等杨铸回应,自顾自地问道:“第一,滇南这边早在10年前就开始规模化种植小粒咖啡了,而且行业的人都知道,6年前鸟窝咖啡跟这边的种植户签订了十年收购合同,并且提供了技术支持;可谓是从种植到销售都被包干了,你凭什么觉得你有这本事从鸟窝咖啡手里撬种植户?”
作为咖啡的资深消费者,林可染在兴趣爱好使然下,自然对滇南的咖啡并不陌生。
………………
其实早在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在大理宾川传教时候,为了满足自己口腹之欲就已经开始在朱苦拉村种植咖啡树了,而随着时间推演,这种舶来品便在滇南这边慢慢繁衍开来,虽然没有大规模种植,但零零星星的也有不少。
这种情况在十年前年开始变得不同了起来。
由于滇南热区的自然条件跟世界上最好的小粒咖啡产地——哥伦比亚极为接近,因此一直明白滇南最大优势是什么的省领导们在进行调研和技术论证之后,决定引进小粒咖啡,并且于1990年开始推行规模化种植。
只可惜当初虽然鸟窝公司也在滇南转来转去,但并没有收购滇南小粒咖啡豆的行动;由于感觉销售渠道并不稳定,种植户们的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策下来了,但愿意跟风的寥寥无几。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六年前,也就是1994年,由于当时国际咖啡豆价格开始走高,鸟窝公司为了降低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决定把滇南作为咖啡豆的长期供给来源;
于是开始对滇南这边的种植户开始进行技术和品种输出,并通过制定最低采购价和十年长期协议的方式来激发种植户的热情。
至于鸟窝咖啡真正开始采购,则是1997年的事情了——毕竟鸟窝咖啡对咖啡豆的采购有品种要求,对种植户输出的品种要两三年后才进入丰产期。
而好死不死,1997年又是国际咖啡豆的价格达到峰值的一年,靠着低价采购滇南咖啡豆狠狠赚了一大笔的鸟窝公司大喜之下,自然也扩大了种植户的签约规模。
可以说,在2000年,滇南的小粒咖啡种植面积能迅猛增长到1.67万公顷,几乎全拜鸟窝公司所赐,在这种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双重叠加下,林可染并不觉得杨铸有这个能耐跟鸟窝公司虎口夺食。
至于说政府这边的态度……拜托,人家早在98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的含义还用多说?
………………
听到林可染的疑问,杨铸笑了笑:“谁告诉你我要从鸟窝公司手里撬种植户?”
林可染愕然:“你不从鸟窝公司里撬种植户,怎么保证足够的产业影响力?”
杨铸撇了撇嘴:“你要明白,虽然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