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乡正是李大妮她爹李老头。
李老头想着反正两特务都给绑了,安全的很,要是一家人都窝在家里不出去,反而招人眼。
一琢磨,干脆一家人出去干活了,只留了一个小女儿在家做饭。
那个小女儿就是还没出嫁的李大妮。
哪成想那大官速度那么快,第二天乘着乡亲们都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就派了人来把两个绑的严严实实的特务给接走了。
临走时还给李大妮留了张字条,交代她不要声张。
巧的是,老李家一大家子都没进过学堂,平日里认得几个简单的大字都够呛。
那个档口更是动乱不安,一家人拿着纸条反复揣摩,想去找人看看。
又怕泄露出去惹了杀身之祸,那人可是交代了她们不要声张的。
纸条就被藏了起来。
等过了一段时间,村里兴办了个学堂,老李家的小娃子去上学了,回来不知道从哪翻出来那张纸条,对着书一点一点地念了出来。
老李头坐不住了。
那纸条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让李大妮两天内拿着纸条去乡里,会有人给她安排一份工作。
乡里的工作,那可是铁饭碗。
李老头赶紧拿着字条去乡里,乡里的干事一脸便秘,哪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李大妮想突然插进来谁都不满,借着过了时效性这一点把老李头忽悠回去了。
叫你两日内来给你安排工作,你等了这么久才来,你这么久干啥去了呢?
老李家因一家子文盲错失了一个铁饭碗。
自那时起,李老头就定了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凡老李家子孙,必须学认字。
李大妮更是把这条家规奉为圣旨,她的四个儿子都读过书。
老大是初中毕业。
老二读书不如老大,也混了个小学毕业,至少不是睁眼瞎。
老三不会读书,读了四个二年级都升不上去,最后只能让他回家干农活。
老四也是初中毕业,老四会读书,可家里那时候实在穷,供不起了,只能找了队里的关系送去了部队,后来听老四说,部队有专门给军人上课的老师。
李大妮想,老四现在的文化水平,比个高中生也不差什么了吧?
她心里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挣工分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为了全家日子过得舒心一点,她给上头三个儿子都找了能干活但没什么文化的媳妇。
附近几个公社的学堂都拆了,老师都没了,她那些孙子孙女该不会沦落成睁眼瞎吧?
有心让裴老大给孩子们上识字课,谁知道裴老大那个憨货,出了教室门就把学的东西全还给老师了。
李大妮的心气又上来了。
反正家里干活的人足够多了,老四媳妇儿她绝不能再找个一把子力气的。
顺势就盯上了知青点的女知青们,在一堆知青中间开始挑挑拣拣。
这个不行,才初中毕业,万一是个跟老大一样的,娶她回来干啥?
挑了许久,她挑的头都痛了,那些城里下乡的知青,居然连一个高中毕业的都没有,她一个都没看上。
直到阮念念和陈盼盼那一批知青下乡。
李大妮跟陈盼盼关系算是比较好的,陈盼盼会哄人,而且讲话经常用些平时听不着的词还有成语,她认定陈盼盼是有文化的。
谁知陈盼盼虽然上了高中,但是没有高中毕业证,她一下子就不想要了。
哪里知道峰回路转的,陈盼盼居然给她介绍了实打实的高中毕业生阮念念,据说以前还给报社写过稿子,是她们学校一等一的才女。
可是那姑娘身子骨弱的嘞,下乡两个月,请病假的次数两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李大妮特意考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她也没什么大病,就是身子娇气。
娇气好啊,哪个读书人不娇气?
她们家劳动力够多了,只要阮念念能教,她就能拍板让阮念念不下地!
知道这些过往的裴大嫂对阮念念的说法深信不疑,她想软和下来说几句好话,谁知到了嘴边又变了味。
“谁知道你那个毕业证有多少水分,万一教坏了俺家孩子俺找谁去。”
说完她就后悔了,斜着眼珠子觑阮念念。
阮念念莞尔一笑,自信大方道:“放心吧大嫂,教不坏,不信你去问人找找前几年的赣省日报,有不少文章可都是我撰写发表的。”
这是真的?
裴大嫂心里惊诧,嘴上不饶人,“就算是真的,俺也还不是你大嫂,你跟俺家老四又没结婚又没办酒的,不做数。”
虽然裴远征承诺过阮念念会有,可毕竟他还没回来,这段时间阮念念需要一个人面对的风雨还多的很。
上辈子陈盼盼带人来闹的很大,闹完之后就劝她留在裴家,免得裴家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