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训迷案】
徐知训被杀事件,迷雾重重,特别是史籍记载说徐温对徐知训的悖逆行径毫不知情,而是在其被杀后,由徐知诰、严可求等人娓娓道来。
徐温是何等人物!他是淮南集团内部顶尖的权术高手,更在扬州内外留有无数耳目、眼线,淮南的心脏扬州可谓是了若指掌。而他竟然对徐知训欺辱杨渭、凌辱老将的事情毫不知情。你信吗?
再看徐知训被杀一案的杀人凶手——朱瑾,古往今来很多人也都提出了质疑,这位戎马一生、享有极高社会地位的老将军,在杀徐知训的时候表现得也像一个鲁莽的智障。
首先,朱瑾没有集合部众,除了埋伏在内屋的几个勇士外,朱瑾几乎是孤胆英雄,没有任何帮手。当听说公安机关正在全力缉拿他的时候,他居然是孤身一人翻墙逃跑。杀徐知训,更像是一次失手伤人,而不是政变、兵变。
其次,朱瑾拎着人头,进出王府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遇到任何阻拦。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严可求,也充满了神秘色彩。
据记载,严可求早就看出来徐知诰对徐氏存有威胁,屡屡劝徐温先下手为强,除掉徐知诰。徐温于心不忍,大意是说徐知诰“反迹未明”,不能凭白无故地诛杀。
而当徐温终于有机会把徐知诰卷入徐知训被杀一案时,严可求又竭力为徐知诰开脱,与徐知诰一起揭发检举徐知训的种种卑劣行径,极力保全徐知诰。
史籍中的另一段记载,也许会为我们提供一点线索:严可求与骆知祥合称“严骆”,是徐温智囊团的左膀右臂,其中骆知祥早已被徐知诰收买,二人合力排挤严可求,将其贬出“中央”,外放为楚州刺史。严可求遂跑到昇州,劝徐温称帝,因此被徐温留在了昇州,从而躲开了徐知诰、骆知祥的暗算,徐知诰于是转换思路,把女儿嫁给了严可求的儿子严续,化敌为友,成功将严可求转化为队友。
细思极恐。徐知训被杀的真相远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么简单。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徐知诰最后还是篡夺了淮南,建立了“南唐”,并恢复本姓——李。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亡国诗人——南唐后主李煜。
简单说,徐知训被杀的这段历史,是徐知诰书写的。
其实,当徐温听说长子徐知训被杀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一定是徐知诰干的!恰恰是严可求等人的开脱,才使案件的调查工作戛然而止。
让徐温停止追查的,并不是严可求等人的几句闲言碎语,而是迫于实际形势。当徐温气势汹汹地来到扬州时,发现徐知诰已经把扬州的军政大权据为己有,取得了扬州的实际控制权。坦白地说,徐温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与徐知诰翻脸。
徐温在扬州名为调查徐知训被杀案件,实际是考察徐知诰对扬州的控制力。
试想一下,连骆知祥都被徐知诰策反、留在徐知训身边的刁彦能也早就暗投徐知诰,其他的文武群臣自然不在话下,就连自己的另一个亲儿子徐知谏也坚定不移地拥护徐知诰……徐温惊讶且惶恐地发现,扬州内外已经被徐知诰牢牢把控,于是,这才就坡下驴,顺从众人说辞,承认徐知训之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死得活该。
停止凶杀案追查和清算工作,宣告着徐温向徐知诰的全面妥协。
于是,徐温无奈地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兼内外马步军副使等一系列官职,基本是接盘了徐知训的权力。又任命徐知谏坐镇润州,接替徐知诰。随后便返回昇州,离开了扬州这片伤心地。
徐知诰坐镇扬州后,与徐知训的行事风格截然相反。他对傀儡杨渭毕恭毕敬,对文武群臣态度谦逊,礼贤下士,且制定的政策十分宽大仁慈,比如宣布免除之前的所有欠税,本年的税赋允许顺延,等庄稼成熟后再补缴。
除此之外,徐知诰还采用谋士宋齐丘的建议,废除了苛捐杂税。此前,淮南地区有两大主要税目:人头税、田地税,还要求百姓必须上缴现金,而不能以实物相抵。如此一来,老百姓就需要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掉,换成铜钱,而商品价格又受政府的宏观调控……跟后唐孔谦的“剪羊毛”、“割韭菜”异曲同工,政府以行政命令干预市场,薅百姓的羊毛,变着花样地搜刮民脂民膏。
宋齐丘建议徐知诰直接废除“人头税”和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允许百姓上缴实物,抵充税款,并且用丰厚的条件予以鼓励,比如价值一千文的绸缎,可以实际抵充三千文。
徐知诰全盘接纳。
政府大规模减轻人民税赋压力,最大化刺激了人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于是一夜之间,江淮地区再无荒田,原来荒芜的田地全被开辟成了良田,房前屋后全是桑树,百姓种田纺丝,国富民强。
也有官员表示不能理解,拿着算盘找宋齐丘、徐知诰理论,说减税一时爽,国库火葬场!按照推算,政府每年将损失数以亿万计的税收!
宋齐丘则说财富根本没有减少,更没有缩水,只不过是藏富于民罢了,岂有百姓人人富足、而国家贫弱的道理?眼光放长远些嘛,小同志。
宋齐丘,好学有大志,尤其擅长纵横捭阖、阴谋诡计之术(尤喜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