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918章 开疆拓土(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8章 开疆拓土(上)(1 / 2)

【开疆拓土】

刘弘熙在骄奢淫逸、亲佞远贤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了刘岩,甚至可以说他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然而有些讽刺的是,南汉恰恰是在刘弘熙时期走上了巅峰。

乍一听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客观事实,因为此时的南楚比南汉更为混乱。这都不是青铜遇上挂机狗,而是挂机遇上了六分投。

948年8月,刘弘熙派工部郎中知制诰钟允章出使南楚,向南楚提亲,继承老一辈的和亲光荣传统,延续甥舅之国的亲密关系,不料被南楚马希广断然拒绝。

马希广为何会拒绝南汉联姻的请求,史书上并未给出正面答案,我们可以自行脑补:

南楚垂涎岭南久矣。在前文就已经提及,南楚三大重镇——潭州、朗州、桂州,其中桂州就是南楚星辰大海的希望码头。在雄才大略的马殷的计划中,南汉属于“应收账款”,寄存岭南而已,早晚必图之。两国虽然联姻,但边境冲突时有爆发,例如前文提到的928年南楚攻打南汉的封州。

那一年,南楚马殷先与荆南爆发冲突,险些吞并荆南,关键时刻,大将王环主动与荆南高季昌讲和,并劝马殷留着荆南当做与中原的战略缓冲。随后,马殷调转枪口,攻打封州,这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被南汉水师击败后,马殷随即收兵,并立刻与东面的邻居南唐爆发新冲突,在大胜南唐之后又接到中央朝廷(后唐)的诏令去攻打荆南。

除了这次的封州之战,在之前的楚汉相争中,南汉的发挥就像国足一样,一直很稳定,保持着战无不败的辉煌战绩。

当时南楚的主要精力被牵制在了北面和东面,也就只能暂把南汉当成杀猪盘,养肥了再吃。南汉急于政治联姻以束缚南楚向南发展的手脚,而这显然不符合南楚的利益。

总之,不管出于何种考量,马希广最终拒绝了刘弘熙的请求。

论辈分,马希广是刘弘熙的舅舅。刘弘熙怒骂舅舅不识抬举,然后非常严肃地问钟允章,“如今的南楚还能对我大汉构成威胁吗?”

钟允章如实汇报了南楚的虚实,“马氏兄弟忙于内斗,哪里还有闲心觊觎岭南?”

刘弘熙赞许地点点头,说马希广胆小懦弱又吝啬,南楚军备废弛……说着说着,刘弘熙忽然眉飞色舞起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正要趁此机会把新账旧账一块儿算了!”

12月,刘弘熙果真以拒绝亲事为由,派出军队,主动对南楚治下的贺州发起了攻击。这便是发生在948年底的楚汉之间的贺州之战。

南汉顺利拿下贺州,然后创造了一个冷兵器时期的军事奇迹:汉兵在城外挖了一个深坑陷阱,然后用地道相连,地道里架设线缆、机轴,“不见鬼子不拉弦”,等南楚援兵聚集到城外,汉兵按动开关,触发机关,楚兵纷纷坠落深坑。此一战,南楚被杀数千人,大败而归。

史料的记载比较模糊,有人认为只挖了一个大坑,还提出质疑,说一个能容纳五千人的大坑似乎不太可能。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甚至不乏着名历史学者、人文大师。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分别看一下交战双方的原文记载:

南汉:“……将五千兵来救……珣(吴珣,南汉将领)凿大阱于城下,覆以竹箔加土,楚兵逼城,悉陷阱中,死者无算。”

南楚:“凿大阱于城外,覆以竹箔,复自堑中穿穴达阱为机轴……南汉兵自穴中发机,我兵悉陷,死者以千数。”

着名的贺州之战,就这两句话。

误解就出现在这句话上,当某些学者看到“将五千兵来救……悉陷阱中”,就武断地认为是一个容纳五千人的大坑。说好听些,是咬文嚼字,说难听些,不具备基本的古文素养。

我们细细品咂、反复对比揣摩之后,会发现了诸多细节:五千人南楚援兵的总数,而贺州城下只死了一千多人,所以这个大坑根本没有把五千人全部吃掉,而且直接死在坑里的也不是一千多人。

在楚兵攻城时,突然出现的大坑(可能还不止一个)打乱了楚兵的阵脚,楚军陷入恐慌之中,在汉军的反击之下立刻溃败,主将徐知新等收拢残兵败将逃回潭州。“死者以千数”,一千多人是整场战役的全部损失,而不是一个大坑的毙敌数量。

马希广非常生气,将败军之将徐知新斩首。

南汉军队则乘胜扩大战果,吴珣乘胜攻克桂州,而主帅吴怀恩(宦官)则攻陷韶州,汉军大掠南楚三州。这是南汉自开国以来最扬眉吐气的时刻,一扫战无不败的神话。

刘弘熙意犹未尽,在951年11月再次北伐,以太监总管吴怀恩挂帅,屯兵桂州。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节点呢?因为南楚亡国了,再不去抢就来不及了。

贺州之战后,朗州马希萼起兵推翻马希广。951年,马希崇囚禁马希萼;王逵、周行逢等割据朗州;彭师暠、廖偃等拥护马希萼复辟;马希崇无奈引狼入室,求助于南唐……

951年1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