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8章 外国使团(1 / 2)

在李安的指挥下,流民们的安置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仅仅几天的时间,就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李安之所以能够获得手下的忠心与高效,全因他待人以诚,以食慰心,令人人皆愿意为他卖力。

第一天,大家齐心协力,将坑坑洼洼的地面铺平;第二天,便从山中挑选坚固的木材;到了第三天,一排排新屋已经初露端倪。这些房屋的选址与结构,并非随意构思,而是出自李安的深思熟虑,紧贴河岸而建,既利用了地形之便,又考虑到煤炭易燃,特意靠近水源,以防不测。不时,他们还会建造几间茅舍,以应急需。

这一片工地,日夜充满了勤奋的身影和声音,每个流民都因为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归宿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正是李安的策略,使得他们既身体力行,又心情舒畅,使得艰苦的劳动变得轻松愉快。

三日之后,新居已经呈现基本轮廓,人们更是自发地为李安搭建了一座木屋,以表达对他的尊敬与感激。

对此,李安并没有多言,但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激。相较于之前那些简陋的帐篷,木屋的舒适度自是不言而喻。更何况,帐篷无法挡风避寒,秋夜的寒风令人难以忍受。即便李安身体强健,也难免觉得不适。

在这过程中,李安的心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心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看着一幢幢房屋逐渐成型,他心中不禁泛起一股深深的自豪感——这不仅是对流民的一个庇护所,更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如此,李安在此地的生活,因众人之努力而变得更加温馨。而在皇宫之中,梁青云虽对李安的行径颇有微词,却也因其机智和魄力,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赏识。

这一切,皆是江湖情深,相互牵绊,形成了一幅复杂而又温暖的画卷。

经历了三日的相处,流民们对李安的敬仰已然如同瞻仰再生之恩人,其情深意切,远胜过血缘之亲。李安虽表露严峻,然每一策每一令,皆是深思熟虑,为民着想。他对过错者虽严词斥责,却在抱起孩童时,露出的笑容,纯真无瑕,不掺半分虚情假意。且李安从不以体罚处罚,哪怕斥责之后,便以此事告终,这般仁心,换作他处官员,怕是难以企及。

正当李安在帐篷内,以炭笔勾画未来之图时,外头骚动传入耳际,使他不由得皱眉。立时放下手中工具,迈步走出木屋,声音冷厉:“何人在外喧哗?无事寻事否?”

出门一见,李安顿觉意外。同时,几名军士躬身行礼,口中称呼:“见过李将军。”领头一名紫袍太监亦是笑容可掬,行礼道:“李总管,幸会。”

李安心知必有重事,遂问道:“莫非陛下有所吩咐?”紫袍太监之面貌虽生疏,却隐约觉得眼熟,故直接询问。

太监答道:“回李总管,陛下有口谕传达。昨日外国史臣抵达京师,然言语不通,令人难以理解。陛下愿李将军速回京一议。”

李安闻言,心中一惊,未曾料到使臣竟如此速至。然对于梁青云此举,他内心微感哭笑不得。语言隔阂,竟然想到由他来解决,莫非陛下知晓他精通数国语言不成?

确实,前世的李安不仅通晓汉语,还精于外语。为了追求学问,他曾刻苦学习英语,并因对东瀛文化的热爱,掌握了日语。他曾因听不懂波多老师的讲课而决心学好日语,以便更好地理解那些让时间静止的动画。对于用中文翻译的版本,他总觉得直视黑板,不愿分心于字幕,恐错过知识的精髓。可见,李安之好学,实为难得。

此情此景,李安心中虽有万般感慨,却也知重任在肩,必须尽快筹划回京,为国解忧。于是,他心中已有决断,准备整顿行装,速回京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挑战。

得悉梁青云的召唤,李安无奈中只得暂搁手中事务。幸好,三日劳作已让一切步入正轨,众人各司其职,男子挥斧入林,女子结构居室,老幼则负责烹饪供水。特别之处,在于李安有令,凡饮水必须沸腾后方可饮用,此举虽令众疑惑,然谁人敢违其命。

交代妥当后,李安随即跨上马车,随那紫袍太监及其队伍,径直向京城进发。沿途寂静,李安踏入皇宫,直奔御书房。门扉推开,目之所及,梁青云正如往日般审视奏章。

“陛下,臣归矣。”李安的声音回响于室内,然而梁青云似未闻其声,未有举头之意,此举令李安颇感困惑。久别重逢,按理梁青云当有所期待,难道是发生了何事,或是他人在侧?环视一周,未见异常,李安心头疑云密布。

李安的内心早已被梁青云透彻洞察,而对方对他的无声嘲讽,他却浑然不觉。梁青云轻轻一笑,暗自思量,这李安竟能自我陶醉至此地步。

“陛下,南山的事,我有重要的汇报。”李安似有深意地表达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其他人能暂时退下。梁青云淡淡地回应了这个请求,等到众人散去,李安便露出一丝狡猾的笑意,大步走到梁青云的案前,低身坐下,眼神紧紧地锁定着她。

尽管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