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这边的事件结束,京城的科考也相继开始了。
此前,动静最大的当属曹操家的小儿子文气入体,早就先天文体,被稷下学院的荀圣收入门墙。
这可把曹操高兴的,然后就跑去教坊司看望颜盈,和她说了此事。
可惜,颜盈对他没意思,主要是曹操这官不大,还没爵位,儿子也只是被荀况收入门墙而已。
更何况,她知道,那首洛神赋是林竹说出来的。
这就要回到李秀宁到太原时候了,她把洛神赋给誊抄了出来,然后附上曹植的名字,流传了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曹植获得了文气加持。
远在稷下学院的荀况发觉后,当即就来到京城,抱走了曹植。
至于文气一事,他也搞不明白为什么。
是什么人冒曹植之名写下这一首千古辞赋,若是恶作剧的话,代价就有点大了。
苏轼当天跑了过来,也和荀况说了此事,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太遭罪了。
作为继亚圣之后的后圣,荀况只能将其归咎于天道的运行规律。
然后为苏轼照心,向仕子证明,他说的话是真的。
不然,以苏轼现在的风评,在大考上会受到考官的偏见。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水调歌头和洛神赋一样,都是一个叫林竹的人所作。
荀况表示,很想见见这位大才。
当时,林竹已至古墓,从上官海棠口中知道了这一切,不由得有些心惊。
有些事情,还是做不得啊!
所以,这才在古墓老老实实待了一个多月。
一方面是闭关练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等热度降下去。
但热度又哪能那么快降下去,这不传到了蜀中一游人的耳中。
“还能这样吗?那我倒要试试。”
那人身穿一袭青衫,腰间挎剑,背后还有一个装酒的葫芦。
看着前方的峨眉山,他吟唱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乃襄阳城杜甫,杜子美是也,仅以此句,赠峨眉诸位。”
说罢,抽出腰间三尺青锋,在峨眉一座山峰的崖壁上,刻下了这一首诗。
紧接着,脚踩青莲,飘然而去。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道人从峨眉主峰下来,看到了这首诗,也看到了这首诗中蕴含的剑意。
其剑意之高,已非大宗师能够比拟,但功力还是差了不少,刚好大宗师。
“襄阳杜子美!”
此人呢喃了一声,就见金光乍起,正当入夜,天空文气凝聚成一个个金字,将诗句昭告世人。
包括作者杜子美。
当然,看到的也就只有峨眉派以及居住在峨眉山脚下的人。
此时,杜甫正在家中读书。
前不久,他偶遇了一位前辈,双方互相欣赏,成了至交好友,约定三年后京城一会。
却不想,就在此时,一道文气下降,他就感觉有些纳闷。
然后就有些明白了过来,京城那边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心中立马猜到,只有自己的那位好友长兄才会如此行事,不由得摇了摇头。
但也证明了心中的猜想。
可如此真的好吗?
文气也是天道运行中的一环,若是可以随便赠与,那不是文道之幸,而是文道衰弱的开始。
他虽然年轻,但性格较之年长的李白要更加沉稳,感觉事情不对,便写了封信,交给驿站,加急往稷下学宫送去。
信中述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并道出了自己的猜想。
此时,李白心中一笑,“我那可爱的小老弟此时应该给那位荀圣人写信了吧,哈哈哈!这回前途有了。”
也就他,能够如此轻易的写下一首引动文气的诗去证明这一切。
他没练什么太强的内功心法,剑是剑圣裴旻教的,功力是以文气积累而来的。
若是有一门强大的内功心法,他此时怕是也要绝巅了。
正当林竹在融合拳脚武学时,荀况收到了杜甫的书信。
本来嘛,一般的书信是放不到他案头上的,但这封书信有些特殊,上面带有文气。
虽然不浓郁,但就是有,这就能引起他的重视。
看过之后,就更加重视了。
于是,将张良叫来,传音道:“子房,你写下这一句子试试,把你的姓名也写上去。”
张良疑惑,不知荀况为何要子这般,但还是写下了这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张良。”
但见天地间文气涌动,灌入张良体内。
“啊,这!”
张良愣了一下,“荀子,这是何故?”
“哈哈哈!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啊!”荀况笑道:“稷下学院诸位学子,明日祭坛集合,吾有大事,禀报上苍与诸圣。”
第二日,稷下学院全员到齐,沐浴焚香后,齐齐站在祭坛之下,看着荀况写下一篇文章,焚烧后化作青烟直上九霄。
天地震动,文气汹涌。
荀况的声音响彻神州大地,每个神州之人,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大概意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