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的前两天,颜老秀才父子提前回来了。
颜永毅连忙上前征求意见:“爹,宅子按您的吩咐都弄好了,您跟娘是不是明天去看看还有什么要修整的,不然做工的师傅回去再叫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颜永力自从秀娘被找回来后,性子也开朗了不少:“还有一个事,干活的师傅提醒我们,说是不是得给宅子起个名在门头上挂块匾,师傅提议和别家一样,是不是直接就叫“颜宅”?”
一家人都看向了颜爷爷,这个主意确实只能由家主决定。
“牌匾?那倒是应该的,这个事我倒是忘了。”
古代,一般家宅都会直接用姓氏来命名,不过小门小户的没什么讲究,庄户人家连字都不会看,一般也不会挂。
颜奶奶看爷爷还在考虑,说:“这宅子是福宝的,干脆叫福宅吧。”
“这个名字好。”
三郎反应最快,其他人也附和,颜张氏虽然有想法,可是也没说出来,反正宅子实打实是福宝的,知道争也没有用。
颜永宁:“这样取名不太好,太张扬了点,我觉得还是叫“楚阁”好一些。”
颜爷爷也想到了这一点,别人说你的宅子是“福宅”、“贵宅”是恭维你,但是如果自己挂在嘴边,背地里人家不知道要怎么腹诽呢?明晃晃地挂在门上,更不知道要招惹什么口舌是非。
颜爷爷:“就叫楚阁,老四不说,我都差点忘了福宝的本名,这个名字好,不张扬,也有书香气。”
定了个名字,大家都很高兴,村子里还没有谁家的宅子上会挂个牌匾呢?只有镇子上的官老爷和员外财主才会这么挂。
颜永毅:“爹,那你今晚就把这两个字提了吧,明天我直接拿去找人刻。”
颜爷爷的字是公认最好的,每到过年的时候,村子里讲究点的人家都会带着红纸,再拿上两把干菜,几个鸡蛋来求颜爷爷写对联,村里的大事用到更是不在话下。
颜爷爷:“不如明天我们全家都去看看吧,顺便把各房住的屋子都确定下来,各房也要自己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一起买了。”
“哇,太好了,可以去镇上了。”
“元宝,我带你去看杂耍,去戏台玩。”
“奶奶,我想吃馄饨。”
这样的决定最高兴的就是孩子,连见惯世面的元宝连带着都一脸的兴奋,比过年去京城还要高兴。
三妯娌心里高兴更不用说了,如果不是婆婆盯着,这段时间早都想偷偷去瞄一眼新宅子了。
颜奶奶:“我也正是这么想的,老头子,今晚你再翻看能不能挑个日子,提早把暖屋酒办了,简简单单请街道上左邻右舍吃个饭就行。”
颜奶奶晚上特意去邀请杜爷爷和杜奶奶。
杜奶奶一口回绝:“你们一家子先去吧,改天暖屋我们再去看看。
家里那么大,没有人看着也不放心,你们去好好玩玩,有了宅子顺便住上一晚,家里我帮你们看着。”
好说歹说杜爷爷和杜奶奶都坚持不去,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村子里倒是没有什么不放心的,高宅大院的又是在村子中间安全得很,也没有什么值得偷的。
到底没有拗过他们两个老人,只好放弃了,横竖以后还有大把机会。
“新宅子我也要跟三郎住一间。”
元宝跟三郎住了几晚,现在两个人跟黏包似的都掰不开,元宝提前给自己安排上了,好像有人会跟他抢三郎这个狗都嫌的人似的。
其实怎么住颜奶奶都安排好了。
前院除了正堂,老两口住一间,再做一间书房,两间偏房一间给小四住,一间给两个大孙子。
后院七间,三个儿子每个一间,颜蓁蓁和颜清华共用一间,元宝和三郎一间,剩下两间刚好可以先安排子墨和元宝的两个小厮住。
也不是每人都在镇子上长住,先挤一挤有啥问题?以后要再添丁进口,在后面的园子上起几间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子墨赶一辆马车,加上元宝家的一辆,两辆车满满当当向镇子里进发,村子里看到的人都羡慕坏了,还没见过谁家这么霸气呢。
颜永宁也跟父母和几个小的挤一辆,福宝看到四叔的头上有淡淡的粉色云朵。
“四叔是秀才。”
“借福宝吉言,四叔也觉得自己肯定能考过。”
见惯福宝语出惊人,颜爷爷和颜奶奶见惯不怪,只是对视了一下,没怎么言语但是心照不宣淡淡的笑着。
新宅子的大门只是换了些新门板,重新刷新漆,墙面也刷成了跟隔壁铺子一样的浅灰色,下面的墙裙则是刷了不到半米的灰黑色,和房顶上的灰瓦相呼应,有点江南水乡的风格。
打开门,铺子里做成一层层的两排货架,都是颜永力亲自动手做的,非常结实耐用人都可以往上踩。
颜永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