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后,关于提拔童贯、杨戬和朱缅、朱冲以及朝廷一批官员的诏书,还有吏部提拔的一批五品以下官员的职令状,发到了朝廷各个部门和地方各级官府。。
朱缅一下成了正四品官员,这可是朝廷正儿八经的高官重臣了。那个得意劲儿,就没法用语言形容了。因此,朱缅要表示自己的心意,要感谢为他说过话、帮过忙的人。可他一时弄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感谢人家?该感谢谁?于是,他就把王诜请到礼宾院附近一家上好的酒馆,向他讨教。他认为王诜作为朝廷的元老,又是老驸马,还曾是当今皇上的老师,对这些事肯定门清。
可惜他们来到酒馆的时间太晚,又没有提前预订,已经没有了雅间。二人只好在二楼临窗的一张小桌上就座,一边喝着朱缅专门从老家带来的名酒齐云清露,一边聊着。
王诜一听他的意思,只管笑,却不开口。朱缅很是纳闷,就急切地问:“院长大人,你给支个招啊,来,朱缅再给您敬一个!”
王诜喝了这杯酒,才咂着嘴说:“你小子,别看你是正四品了,比老夫我,还早着哪。你是怎么来到京城的?怎么认识蔡京和杨光华的?又是怎么见到皇上,受到了皇上赏识的?唵?还有这次提拔,可是老夫和童贯去找的杨光华呢。你行了,起来了,咋着,要卸磨杀驴了?唵?”
朱缅忙又给王诜满上酒,一边敬酒一边陪着笑说:“哪里哪里,您是我的第一大恩人,这点我啥时候都忘不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我这点小能耐,在您老面前,算得了啥呢?我就是想向您讨教一下,我这么大的事,总不能悄没声息就算了呀。我想答谢一下,可我搞不清,除了大人您,还该答谢谁?最该答谢谁?您在朝廷的地位,在皇上面前的分量,谁不知道?请您指点一下嘛。”
其实,王诜一直非常喜欢朱缅。不仅仅是因为朱缅能说会道,给过他诸多好处,特别是他每去苏州,朱缅都跑前跑后,像伺候亲老子一样伺候他,并且最会给他找漂亮的苏州小妹。刚才一番话,他是故意说给朱缅听的,既有真意在里面,也有玩笑的成分。此时,见朱缅认真得有点诚惶诚恐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事啊,不需要费太多脑筋,也不需感谢太多人。最该感谢的就一个,不是老蔡,而是杨光华,知道吗?杨光华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皇上之外的朝廷第一人哪,知道不,唵?除了杨光华和老夫我,再就是童贯了,他跟我一起找的杨光华,给你说老多好话了。没有他给你说好话,杨光华也好,皇上也好,怎么知道你的工作情况,又怎么知道你干得那么好?弄明白了,唵?”
王诜本来就是性情中人、艺术大家,一高兴就忘乎所以,就不管不顾。两人又喝了一阵,就去撷芳楼潇洒了。他们却万万没想到,旁边坐着的四个人,对他们说的话特别感兴趣。
这四个人,原本是当年太学院的同学,又是同年进士,都在京城为官,本是同学小聚,却没想到看了一出特别好戏。四人中,其中一位叫张山峰,是当今御使台的正六品巡使,他把王诜的话,几乎是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里。
本来朝廷对杨光华的受宠,就有挺大的议论。其实这些议论,自从杨光华到朝廷担任皇上秘书以来,就没有断过,尤其是在庆典之后,对立功人员的奖励,杨光华又高居特等功,这种议论就达到了高潮。本来张山峰对杨光华的作为就看不惯,特别是杨光华少年得志,并且升官速度是史上没有过的事,更是觉得难以理解,因此从半年前就开始搜集材料,准备弹劾杨光华。
正月底的一天下午,杨光华在代皇上阅批奏章时,突然看到,一封奏章的大标题特别醒目、特别刺眼,杨光华乍看到这标题,以为是看错了。但瞪大了眼睛仔细审看,没错。那大标题是:“关于弹劾杨光华的奏章”。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被弹劾了。第一次,是两年前,章惇亲自导演的。经太后的巧妙运作,不但没有对他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更加坚定了徽宗对他信任和倚重的态度。而这次,如果不是徽宗放权给他,如果不是他能代皇上阅批奏章,这封奏章无疑就落到皇上手上了。不过,等杨光华看完了奏章,心里反而踏实了。因为,奏章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杨光华自己心里有数,要弹劾他,还真的难以找到他的毛病和问题。但正如两年前太后曾经说过的,无风不起浪,只要有弹劾的,除非不查,一查就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会查出点问题,即便没有任何问题,被举报本身就是问题,就会引来中伤或猜疑,就会影响自己在皇上心中、在朝廷百官心中的形像。因此,杨光华觉得这是个事,是个不小的事,是个需要他慎重且巧妙处理的事。
他把陈中叫到了垂拱殿。已经有一段时间,他和陈中没有交流了。陈中一到,就问:“这个庆典,我看主要就是您忙啊,过年也没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