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益,反而引起了诸国的贪婪,也将朱明推上来烤架。
自织田家灭亡后,针对朱明的阴谋诡计就接连不断的袭来,连朱棣都分不清哪些是大秦的,哪些又是魏宋吴三国。
这些阴谋诡计搞的朱棣不厌其烦,要不是有姚广孝为他分担的话,朱棣恐怕很难躲避这些阴谋。
对于朱棣来说,其他的算计倒还好,并不算多么的致命,但入本州亲自参与会盟,他是真的没有这个的胆子。
朱棣一开始就对四国联军充满戒心,他这次征倭明明是为了积累威望,可是却没有亲自领军攻打本州东北,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常遇春,就是怕自己一旦登上本州岛就回不来了。
朱棣太清楚自己的价值,他一人身兼明齐两国的安慰,只要他不亲自登上本州,针对他的就只能是阴谋诡计,而一旦他去了本州的话,来的恐怕就死明枪明剑了。
魏宋吴三国或许并不会杀他,甚至还会全力保护他,但大秦绝不会让他活着离开本州岛。
所以,无论魏宋吴三国如何向朱棣承诺,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朱棣也依然不敢前往本州岛。
因为在大秦面前,魏宋吴三国就是个弟弟,哪怕他们有心,也根本保不住他的命。
可若是不亲自去本州参与会盟的话,明国就将被排出倭国的统治序列之外,根本保不住手中的利益啊。
就在朱棣左右为难之计,姚广孝提议,朱棣还是要去,但不能自己去,而是派一个替身去,这样既能应付四国,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朱棣一琢磨,发现此计可行,毕竟四国又不知道,去的究竟是不是真的他。
魏宋吴三国承诺一定能保证他的安全,可若是替身死了的话,那三国说的话都是在放屁,就算他没有真的去,也不能继续以此作为借口,毕竟他们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
若是替身没死的话,就让替身代替他将会盟,可谓是两全其美。
假朱棣都还没出发,朱棣就又收到了来自中原消息,楚国使者庞统出使大明,并代表楚国提出了结盟的意图。
朱棣得知后大喜过望,一直以来明国都在孤军奋战,三次中原大战全都是在一挑多,除了齐国之外没有一个盟友,发展可谓是艰难至极。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因为朱棣继承了大明的正统,而其他诸侯都是继承自大汉的诸侯,不针对明国又针对谁啊,毕竟汉明不两立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朱棣也知道孤军奋战必不持久,可是放眼天下,除了明齐两国之外,所有的势力都是大汉一系势力,这种情况直到大秦建立后才好了许多。
大秦建立之后,天下见得势力纷争,则变成了秦、汉、明三系之争。
最强的自然是大秦,汉明两系加起来也远远不如,可是因为仇恨太深的缘故,又无法联合起来。
楚国这次主动遣使联盟,在朱棣看来就是一个很好信号,汉明之间的关系即将破冰,并最终走向联合公共抗秦。
不同意刘秀对于联盟的究竟,朱棣对于和楚国联手则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在大明最重要的永远是自保,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往后排。
庞统的来意,朱棣一眼就看出,肯定是为造船术而来的。
如今中原各大诸侯当中,唯一靠海,却没有海战能力的国家,也就只剩下楚国一国了。
楚国与吴国乃是死敌,吴国不可能将造船术交给楚国。
至于宋国,还是在大秦的帮助下,才组建起了水军和船队,并不拥有完整体系的造船术,所以给不了楚国多大帮助。
那么也就只剩下明国一国了。
明国压根就没有发展水军,现在所拥有的水军都是原齐国水军,由朱天蓬一手打造并被完整的交割给了朱棣。
至于朱天蓬从来搞来的?朱棣也不知道,朱天蓬也没告诉过他。
朱棣白得了一直强大的水军,可他一开始对水军却并不看重,觉得水军对明国的作用不大,但海战时代的到来,以及此时征倭的大胜,则彻底完全改变了他的看法。
毕竟没有水军的话,明军又岂能在倭国登陆?又岂能取得这么大的战国?
另外,大明可是靠海的国家,若是没有水军保护的话,那明国在大秦的眼中,跟没穿衣服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明国来说,水军至关重要。
在意识到了水军,以及造船术的重要性之后,朱棣自然不可能将造船技术交给楚国了,哪怕他知道交出去的好处更大。
楚国已经展现了联盟的意图,也算是潜在的盟友,而朱棣是真的不想孤军奋战下去了,帮助楚国的水军强大起来,也会给大秦造成一些麻烦,毕竟敌人的敌手就是朋友嘛。
可是大明的造船术,并不是他朱棣的东西,而是朱天蓬多年来的心血。
若是这么轻易就交出去的话,那原齐国的将领们,以及朱天蓬,又会怎么看他?
朱棣虽一直在降低朱天蓬的影响力,以及一点点的剥夺他的权利,但对于朱天蓬,他还是极为感激的。
朱天蓬不为权不为利,齐国那么大的国家,他二话不说就交给了自己,可是自己却无法让齐国彻底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