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临睡前,读了黄桂元的《阅读是最好的独处》。里面那篇《等待的况味》,正符合当下我的心情,因此别有感触。
仔细想来,人的一生之中,似乎一直都在等待。等待,是我们生命里最常最长的状态。
于我自己,在孩童时期,等待自己长大。那时的等待里,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好慢好慢。时常心里都会想,什么时候我才能长大呢。有多少次都在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到了中考以后,等啊,等,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到底是多少。等知道了分数,接着等待,自己是那个榜上有名的人吗?然后又是同样的高考,同样的等待。接着是等待自己要做的是怎样的工作。接着是最关心的人生大事——自己到底能找一个怎样的对象?
每次的等待,都是那样的焦灼。越是临近揭晓答案,越是焦灼得厉害。那个挂心的问题,每天会时不时撕扯地着自己的内心。甚时,许会令人茶不思饭不想,着实令日子难过。
每次对于大事等待,其间,不免在脑海里有万般对结果的设想。往好处想,是完美无瑕的;往坏处想,则是令人不禁担忧。然后,就是躺在床上,辗转而难寐。而那诸多对未知的自我揣测,一般还不好与人诉说。因而,对自己就折磨得越发厉害,甚至是痛苦难耐。可是,经历了数次翻云覆雨的假想之后,待谜底揭晓,却并不一定都是那当初最坏的那个。此时,心怀已释。暗自嘲讽,真乃杞人忧天。而到了下一次的等待时,却还不忘重蹈覆辙,再次陷入无奈的循环,自我又不知不觉地折磨起自己来。
历经自己人生的一个个关口,孩子来了,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同样循环的等待。孩子呱呱坠地了,她是那样的稚嫩纤弱,细小的脖颈还撑不起自己的小脑瓜。那就一天一天查吧。待到四十天左右(我们那时的孩子营养不够,不能像现在的孩子,生下来脖子就很有力量),我们终于可以把她立着抱起,让她好好地环顾这新鲜的世界。下一个目标,待孩子将近三个月大,孩子能够按时排尿,家里就不用彩旗飘飘了(现在孩子用尿不湿,大人孩子都幸福)。等啊等,盼啊盼,孩子终于可以会叫爸爸妈妈了……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等待中,孩子渐渐长大了,而等待却尚未终止。
此刻,我心底忽然唱起黄绮珊的那首《等待》“我尝试过许多次想忘记, 我试图说服自己一切过去,可这完全是在欺骗欺骗自己……等待,永久地等待,树叶绿了又黄……”
人活着,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等待,还是对未来状况充满着期冀。正像黄桂元在书中所说:“人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梦想。”无论成长,考学,工作,还是找伴侣,是害怕坏的结果,期望好的结局。而真的等到了尘埃落定,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坏。当初那日复一日的苦苦等待,枉费了我们太多的感情,葬送了我们太多的欢乐。与其在煎熬中度过,莫若潇洒以待。
生命中,正是拥有一个又一个未知,是不是才让我们生命的过程更加绚烂。若是一切结果早已知晓,我们活着的劲头是不是也就没那般充足了。
前几年,曾经因为女儿的工作和个人问题一度辗转难眠。忽的一日,看着邻座的小同事,经过几番周折后,在三十岁已过却最终获得最好的归宿,不免豁然释怀。纵观身边的亲戚和朋友,最后的归宿都是非常理想。曾经的周折,基本都是happy endg所以,那漫长而不好与人言说的等待,不如换做洒脱的放开。与其庸人自扰,不如轻松地注观当下。就简简单单的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去多想,不去瞎问。既然等待是生命的常态,结果早晚揭晓。每一个美好的当下串连起来,就是美好的未来。
四月末的北方,树正嫩绿,樱花正浓,微风正轻拂着窗外的国旗。岁月静好,愿现世常安常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