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觉悟而“自为无为无不为,自治无治无不治”的理念李天衢并不认同,但是以罗隐所笃信的道家很多治政思想,似乎也很适合招抚安置流民,而重整百废待兴土地上民生的唐末乱世。
明明尚未饮酒,可罗隐与李天衢说的投机,因激动脸上也已微微显露出酡红色:“民以食为天,主公治下郑、滑二州,方今当真是人且共益,则君孰与其损哉;人且共损,则君孰与其益哉...眼下的确虽因农事为主,而义成军位处交通要道,工商等行业甄选能人操持,也可按部就班的发展。还有若是主公应允,恳请于藩镇治下设学府择师长授业,以兴文教,只是......”
再说下去,罗隐与杜荀鹤、张乔等一众学士也已发现打理义成军诸行百业,也将涉及到他们这些文人无能为力的问题:虽然甘愿投从李天衢效力,可如今这主公管辖两州十县之地,地盘到底还是太小了。
就算各路藩镇相互对抗杀伐早已是常态,到底是隐居深山当中时日甚久的文士,罗隐等人对于兴兵动武也还有些排斥,义成军藩镇日后又能否壮大实力、拓张疆土,这就并非他们这些长于诗词、文教、民政的学士所擅长的领域。
再加上新近降从,按原本轨迹应会成为南楚开国重臣的张佶,义成军幕僚随着罗隐等一众人的加入,藩镇内文官倒显得有些饱和了。毕竟若只是操持鼓励农耕、安置百姓、任用相应胥吏等职事,只张全义一个人,就完全足以胜任。
言谈一番,李天衢大概也听出罗隐等人的心思,遂笑道:“众位先生勿忧,想必过不了多久,我义成军也将有开疆拓土的机会,招抚别处州府生民,也能教众先生一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