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殿下夸奖,郑伦必将竭尽全力,以报答殿下以及少侯爷简拔之恩,末将愿为开路之先锋,还请殿下以及少侯爷成全!”
郑伦也是一个干净利落之人,既然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建功立业,自然是要主动争取任务,而这运粮、督粮之事,其实说安全也安全,说危险,也当真有一定的危险。
而这运粮和督粮的任务,其实主要就是依靠一些先头部队,探查四方,稍有异动,便急奔而回,通知整个队伍,进行防守。
这先头部队责任重大,说是开路先锋,其实也并不算,只不过是需要细心以及经验,殷郊和苏全忠其实都算战场上的雏儿,对于这方面都是欠缺经验的,此时郑伦率先提出,苏全忠和殷郊对视一眼,不由的尽皆点了点头。
“好,此程便多劳郑伦将军费心了,明日开拔之前,孤必亲自任命郑伦将军为先锋,且持孤之宝剑,若有人不服,尽可斩之!”
殷郊这话一出口,就是苏全忠都有些吃惊了,要知道郑伦之前不过是百人将,单独领一军成为先锋,本就容易产生非议,而现在殷郊给郑伦如此大的权利,说不得更让其受到他人嫉妒。
苏全忠一时之间,没有看明白殷郊为何如此,不过殷郊已进下了军令,正所谓军令如山,只要殷郊已经开口,便再无更改之理。
郑伦之前的岁月,都一心追求仙道,人虽然并不算傻,但是对人情世故了解的并不算通透,对殷郊的话背后的意思并没有了解,只是单纯理解到了殷郊的重用,面带喜色的开口道。
“谢殿下的信任,末将必将衔草结环以报殿下。”
殷郊对郑伦轻轻的点头,随后便让郑伦和苏全忠前去休息,明日大军开拔,很多的事情都要各自准备,故此无论是郑伦,还是苏全忠都没有继续逗留的意思,对这殷郊施礼之后,便出了大帐。
殷郊看着苏全忠和那郑伦的背影,深深的叹息一口气,给郑伦安排先锋的职位,再赐予殷郊自己的佩剑,殷郊之所以会如此做,其实目的只有一个。
孤立郑伦!
郑伦原本在冀州侯麾下之时,不过是一个百人将,几乎可以称之为没有任何的根基,现在这运粮大军,基本都是冀州侯麾下的军队。
殷郊想要让郑伦跟从自己,只有让其孤立于这冀州侯麾下将领,这样殷郊更加容易能够拉拢这郑伦,不过这个谋划其实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无论是前世的殷郊,还是这一世帝辛对殷郊的教导,让殷郊明白,所谓的阴谋诡计,都是登不上大雅之堂,只有堂堂正正的阳谋,才是成大事者应为之事。
殷郊现在如此作为,不过是暂时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殷郊已经打定主意,在抵达北海之后,便把郑伦讨要到帐下,相信以苏全忠性格,必然不会拒绝。
到时候再对郑伦好一些,以弥补今日的算计之过,殷郊感觉,自己对郑伦用的那粗浅的手段,苏全忠应该也已经看出来了。
不过即使苏全忠看出来了,殷郊也不会因此而放弃拉拢郑伦,现在殷郊本身自己没有法力以及神通,自然需要自己身边聚集的能人异士越多越好,以应对未来之大变局。
一夜无话,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之间便到了第二日清晨,在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大地之上,整个营地之中便响起了隆隆的鼓声。
原本冀州侯派来配合殷郊运输粮草的士卒便有三千之众,加上民夫等人,足足就有了八九千人,再加上苏全忠带来三千精骑,便超过了万余人。
听到鼓声之后,这个军营也开始嘈杂起来,一阵人喊马嘶,足足一个时辰,这才把所有粮草装上准备好的大车,收起营帐,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在校场的高台上;
殷郊第一次被万人瞩目,也可以说是心潮澎湃,不过这万人却并不算精锐,就算此时,在原地列队,也只有苏全忠带来的精骑,算是合格。
不过对于一般的运粮队伍来说,现在殷郊这支运粮队就已经算是实力雄厚了,至少苏全忠的三千精骑,是实打实的能战之兵。
“将士们,此次我们的目的便是把粮草送达北海,到北海之后,尔等便可归乡,与你们的家人与孩子团聚。”
“此去山高路远,歧路繁多,尔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本将在此承诺,待到到达北海,人人有赏,不过在行军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违背军律,下面便是此行军律“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殷郊一个个斩字出口,一众士卒尽皆面色大变,看向殷郊的眼神都开始变化了,在这个世界,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如此细致,如此严苛的军法。
而那在台下不远处的苏全忠以及郑伦等人,眼中却是异彩连连,这军律虽然听着是一条条的斩头的罪过,但是其实很多部分都是以前精锐士卒应该有的条件,不过现在具体化出来。
苏全忠以及郑伦等人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