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统计之后,曹广福觉得是自己败了。毕竟上座率都差了将近一倍,这几乎没得追。当然了,也并非绝对的。只要将《看不见的战争》送进戛纳电影节,就一切有得追。毕竟,他是送电影去参赛而已,并非入围最后名单。这个差距如果不说明白,一般观众是不清楚的。但只要借到戛纳电影节几个字,就足以匹敌柏林电影节带来的影响了。毕竟,大家只是想让一部中国电影获奖,而不在意是什么电影。更重要的是,电影院乐得看到两虎相争的局面,这样会刺激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2001年的电影市场,注定不平凡。因为两部电影在刚刚开年的前两个月,已经抢下了近5000万票房。这是在以往都没出现过的事情,所以很多业内人士惊呼,春节档已经到来!是的,春节档是一个消费力十足的档期,因为这个假期,几乎全国人民都在放假,有消费能力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假期,你说票房能不高吗?!更让人心动的是,他们也没必要凑热闹,在寒假上映就行了,甚至可以提前一周上映,名正言顺的搭便车!而且,连《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的电影都能在春节档获得两千多万票房,他们又觉得自己能行了。是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拍摄手法极其简单,剧情也不复杂,随便一个导演来都能拍得比这个好吧?这就是很多中国电影人的误区了,以为堆积大牌明星,搞个宏大的场面,就能笼络观众。殊不知,电影的核心是讲故事,或者说是身临其境在故事当中。如果没有让观众有代入感,那么这部电影必定仆街无疑。然而,中国的电影呢?追求艺术有之,追求镜头有之,追求明星有之,追求场面有之,追求特效有之……就是没办法讲好一个故事。拍出来的电影,除了业内人士觉得——哇,好流弊啊之外,观众看都不想看,因为看了昏昏欲睡。所以,这些“业内人士”只是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观众。要不然,中国每年都送审不少电影去各大小电影节,获奖也不少,可为什么三大电影节加奥斯卡金像奖什么的,从来没有提名过中国电影?还不是因为这!剧本太过辣鸡,不知所云,别人买账才怪了。当然了,方既明也希望中国电影能好,但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不让那些占据资源的不合时宜导演倒台,新生力量都无法上台。毕竟,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多了。方既明的到来,就是搅动中国电影市场的那条鲶鱼。可惜的是,曹广福不明白大势,还在炮制新闻。于是,经过阳光传媒一手炮制的新闻,开始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看不见的战争》确定角逐戛纳电影节,金森说这次必拿金棕榈奖!”这样的新闻,但凡较真点都不会信,没理由那么巧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刚刚确认消息入围柏林电影节,这边就参加戛纳电影节了?懂行的人都知道,没那么快的,送电影过去,也需要时间,更别说审核了。所以,这就是曹广福的招数,用来宣传的,实际意义几乎等于没有。只是这年头网络监管不到位,各种假消息炮制很简单。于是,类似的新闻满天飞,黄利成自然也知道了,连忙给方既明打了个电话,询问对策。方既明笑道:“黄董,你慌了?”“方董,这不是开玩笑的,金森的实力你我都知道,虽然他转行拍商业片了,但是《看不到的战争》其实艺术性很强的……”黄利成以一个业内人士的眼光来看,确实如此。方既明就奇怪了:“黄董,你凭什么认为商业片就无法获奖呢?”是啊,谁给黄利成灌输这样观念,造成这样的错觉?黄利成哑口无言了,然后才说道:“这不是约定俗成了吗?!”是的,自从中国的艺术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了金棕榈奖之后,这就约定俗成了。再看这些年获奖的电影,也是艺术片居多。方既明乐了:“黄董,好电影为什么要分艺术片和商业片呢?你还是混淆了概念。放心吧,对方成不了气候,我这反倒是有希望获奖的。”黄利成半信半疑:“今晚就颁奖了,你真的有把握?”方既明说道:“把握?谁敢说有把握啊,评选权都在评审团那里。”方既明也明白,评选电影什么的,都是主观性很强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片容易获奖?除了暗符评审团对中国的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艺术片没有输出太多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和西方的价值观那是大相径庭的,想获奖太难了。特别是商业片,比如中国观众认可的电影,和西方佬认可的电影,基本没太大重合,除非是无脑善恶打斗加上一点点简单道理的影片。比如上辈子的漫威电影,DC电影之类的,就是如此。看了这类电影,你只会觉得——好爽,但是有触动心灵深处吗?似乎也并没有。反而是《泰坦尼克号》之类的电影,却成了全人类的追捧——因为人人都渴望爱情。道理很简单,但拍出来很难。毕竟你是想要获奖,还是想要票房呢?这年头还好,观众冲着你获奖的名头还买账。但再过几年,获奖的中国电影多了,哪怕是奥斯卡金像奖提名,都未必能勾得起观众进电影院一看究竟的浴望。很简单,因为中国人自信了,他们知道,中国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格格不入,何必强求别人任何自己?渴望别人认可自己,那是弱者。强者都是——你认不认可,我都在这!所以,方既明送电影去评选,不过是为了票房而已。是的,他就是这么肤浅,现在还需要一个奖项给电影贴金,也需要一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