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三国之壮丽河山> 第六部 第四十章(总第二百六十四章)、伏波将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部 第四十章(总第二百六十四章)、伏波将军(2 / 3)

好方法,但如何火攻才有效,这是有难度的;最难对付的就是敌方上百艘大船结队而来,如何破之,没有水战经验的人,是没有办法对付的。”

“遇到对方庞大的船队如何对付呢?”萨伦着急的问道。

“通常说来,一是要鼓舞士气,不要慌、要趁着应对;二是重点攻击敌方将领所在的大船;三是集中箭弩攻击冲在前面的几艘大船,若能分兵攻击敌方左右侧翼更好;四是派出小船冲入敌方船队之中,能放火攻击最好。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战的时候是千变万化的,其余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应对了。”

“以吕定公看,靖勇军水师需训练多久方可与江南水师一搏。”卫觊问道。

“曹丕、刘备都认识到了水师的重要性,当初都将原水师部分尽可能的保留了下来,又启用熟悉水战的江南将领,所以刘备基本具备原江东水师、曹丕具备原荆州水师的作战能力。靖勇军在陆地上作战,可谓势不可挡,攻之必胜,但水战很特殊,需要长期的训练,考虑作战、考虑问题要从水战的角度考虑,所以根据靖勇军水师的现状来看,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就差不多了。”

“要一两年左右,不能再短一点吗?”萨伦着急的问道。

“因为训练要培养将领指挥能力,灵活变化能力,以及训练士卒作战和掌控船只的能力,这个都要一步一步的来,若基础好呢,可能训练时间能短一点。”

“讲的非常精彩,吕定公深得水战之要领精粹。水师训练是个艰巨的事情,即使觉得训练可以了,是否出兵统一江南,还有多方面的其他因素,要综合判断才可出兵江南。今日吕定公远来,路途辛苦,且先休息,咱们还有时间商议水师之事。”马宇让李登先安排吕岱住下休息,晚上设宴招待,然后继续和贾诩、郭嘉、卫觊、萨伦等讨论当前形势。

晚上,马宇设宴款待了吕岱,吕岱初来洛阳就得到了马宇的重用,被任命为伏波将军,又设宴款待,出席的都是贾诩、郭嘉、卫觊、陈群等重要人物,第一次品尝到了久闻大名的杏花村和红烧肘子,吕贷心中十分感激,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吕岱起身再拜道:“主公,属下愿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主公训练一支无敌船队,届时属下愿做先锋,攻克建业,横扫江东、荆州鼠辈。”

“好,尽快完成水师的训练,到时候我再设宴为你庆功。”看到吕岱再三表态,马宇也很高兴。

。。。。。。。。。。。

吕岱,(161—256),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先任吴县县丞。孙权到各县亲自检查仓库的储存和监狱的囚犯,各县令县丞都来拜见,吕岱对孙权的提问以及处置事务的方法,深合孙权之意,便征召到郡署为录事(相当于文书),出任补为余姚县长。在余姚,他召募了千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建安十六年(211),会稽、东冶五县贼寇吕合、秦狼作乱,吕岱被孙权任命为督军校尉,配合将军蒋钦生擒吕合、秦狼,事后被封为昭信中郎将。

建安二十年(215),吕岱率孙茂等将领,跟随孙权夺取蜀国的长沙等三郡。安平、茶陵等四县合兵抗拒吕岱,吕岱攻城拔寨,众人皆降,于是平定了三郡,孙权留吕岱镇守长沙。安成县长吴砀和中郎将袁龙起兵响应关羽,孙权派吕岱攻打袁龙,平定后被孙权任命为庐陵太守。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吕岱替代步鸷为交州刺史。他到了交州,平息了多次叛乱,从而升为安南将军,封为督乡侯。

在任交州刺史期间,身为东吴封疆大吏,吕岱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以至公而忘私,多年未寄钱物回家,家中妻儿缺吃少穿。孙权知道后叹息不已,感念之余,责备朝中群臣说:“吕定公远在交州,操劳国事,现在家中生活如此困难,我没有及早知道。你们都是股肱大臣,作为我的耳目,你们负的什么责任?”除了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之外,还作出规定,每年按例给予供应。

曹魏黄初七年(226年),交趾太守土燮去世,孙权接受吕岱的建议,把合浦以北划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但士燮的儿子士徽一面自署交趾太守,一面发兵防守海口抵拒戴良。对此,吕岱上疏请求征讨士徽,亲率3000水军日夜渡海进军。有人对吕岱说:“士徽凭借几代的恩宠,被全州人所依附,不可轻视他。”

吕岱说道:“如今士徽虽说是心怀反计,但未曾料到我会突然杀到,如果我军轻装悄然疾进,攻其不备,一定能打败他。若我军行动缓慢,使他产生疑心,固城坚守,七郡百蛮,到时云集响应,即使咱们再有计谋,也很难图谋他们了?”于是加速进军,到合浦时,与戴良合兵,突然兵临交趾城下。士徽大为惊惧,当即率兄弟六人赤膊跪迎吕岱,束手就擒,吕岱将他们全部斩首,平定了作乱,避免了割据。接着,吕岱又打败了来攻击的士徽大将甘醴、桓治,被封为番禺侯。他率军平定了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派遣朱应和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南宣国化”。朱应和康泰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